
9月17日,第十八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迎来第二场过桥赛——演讲比赛。赛场之外,选手们沿着天津的文化脉络,走进多个特色文化地标,探寻这座城市独有的记忆。他们不仅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更让中文成为连接不同文明、感知中国文化深厚底蕴的生动纽带。
唱京剧,秀画技,
五大洲选手“言”值惊艳

在天津文化中心美术馆的演讲现场,来自五大洲的选手们以中文为舟,或慷慨激昂诉心声,或深情婉转话过往,把独属于自己的中文故事讲述得真挚动人、妙趣横生。整个赛场既充满思维的碰撞,也被一段段跨越山海的真诚表达,悄悄裹上了一层温暖的底色。


来自缅甸的邱靖晶在讲述中将自己学习中文的经历与京剧表演相结合,现场带来《贵妃醉酒》的选段,清亮的嗓音惊艳全场。“我之前在网上看过京剧片段,唱腔婉转、服饰华美,让我深深着迷。所以这次特意选了梅派经典《贵妃醉酒》,表达我对中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她表示,这次来“汉语桥”最大的愿望,就是全力以赴,拿到让自己满意的成绩。


阿根廷姑娘娜娜学习中文仅半年时间,她在现场展示了自己亲手绘制的含有中国元素的画作,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威严神秘的兵马俑等都在她的笔尖生动浮现。“有人问我,你画的是阿根廷风格还是中国风格?我说,这是‘美美与共’风,文化没有边界,艺术本就相通。”她的中文老师说:“娜娜是个完美主义者,每次练习必须做到自己完全满意才让我检查。她对中文的那份热情,特别打动我。”



赛场之外,正逢“东方雅韵 遇见精彩”天津文化遗产展对外开放。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等津味十足的文化展台吸引了不少选手驻足体验。在“葫芦庐”展位前,来自埃及的王美林拿着一个卡皮巴拉葫芦挂件爱不释手:“这个太可爱了,又萌又有创意!我打算把它挂在我的包包上。”

品美食,观非遗,
古文化街内感受特色“津味”


走进天津古文化街,串联的红灯笼和鳞次栉比的中式建筑让选手们发出阵阵惊叹。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古文化街内汇聚了十八街麻花等众多非遗和老字号品牌,还有各类特色美食,是感受“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的绝佳场所。
“谁知道天津的美食有哪些?”“麻花和狗不理包子!”来自德国的黄永杰激动地举手,分享自己的美食地图。来自澳大利亚的林红梅则对煎饼馃子更感兴趣,“我之前在别的地方吃过,这次来到天津,一定要去尝一下最正宗的味道!”


达仁堂药店内,来自西班牙的蒂娜正在认真观察展柜内的药材。“刚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枸杞,它看上去红红的,我还以为会很辣,但没想到它是养生的食材。我很喜欢古文化街,这里可以吃到传统点心,看到传统服饰,也能感受到天津人的友好,我感到很放松,就像在家里一样。”


来自塔吉克斯坦的路飞在和导游的交谈中学习了几句地道的天津话,“‘倍儿棒’,就是非常好的意思,我觉得这里‘倍儿棒’。我还给妈妈挑选了印有杨柳青年画的帆布包作为礼物,我觉得它非常好看,能够体现天津非遗技艺,我相信她会很喜欢这个来自中国的礼物。”


木偶戏,亲体验,
外国青年感受中国传统戏剧魅力


在充满历史韵味的广东会馆内,各式木偶陈列其中。作为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戏剧,木偶戏以非遗杖头木偶戏和非遗扁担戏两种形式,向选手们展现其魅力所在。

在剧目《耍盘子》中,木偶来回走动,翻腾跳跃,手中的盘子却始终稳稳拿在手中保持高速旋转,可爱灵动的表演收获了场内阵阵欢呼。

体验环节,选手们纷纷走上台前,亲手操纵木偶,“这个表演需要天赋,它非常独特。我能够通过木偶戏了解到中国的文化,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形式。”来自安提瓜和巴布达的佳娜表示。


俄罗斯选手张金花谈到:“俄罗斯也有这样的木偶表演,但是中国的木偶穿着传统的服装,拿着扇子、长袖这些道具,表演的故事都是一些历史传说,这和我们俄罗斯的木偶表演有一些区别。我觉得表演非常好看,印象最深刻的是‘猪八戒背媳妇’,我之前看过《西游记》,这样的剧情让我很有共鸣。”



“我们尝试的时候能感受到木偶还是有一些重量的,但是这些演员能够把它们操纵地如此流畅,表演得如此优美,肯定在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来自佛得角的明媚说。
智利选手李娜娜表示,“木偶戏有着很多年的历史,但是今天它依然活跃在舞台上,我相信是中国观众让它一直葆有生命力,这是非常宝贵的。”

语言为桥,心声相融。从演讲台上的真诚讲述,到文化体验中的亲手感知,每一位选手都在天津这座城市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中文印记。比赛的精彩仍在继续,而他们对中文的热爱、对中国文化的探寻,也将在接下来的旅程中持续深入,绽放新彩。
“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是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的大型国际中文赛事,包括“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世界小学生中文秀。自 2002年以来,赛事累计吸引160多个国家的180多万青少年参加,每年观看“汉语桥”比赛的世界各地观众达上亿人。“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喜爱,逐渐发展成为享誉中外的国际赛事,被誉为全球中文“奥林匹克”。
(津云新闻记者田巧梅 实习记者杨晨 摄影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