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1月4日拍摄的第138届广交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洪泽华 摄
新华社广州11月5日电 题:境外采购商点赞“中国第一展”
新华社记者洪泽华
在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来自阿联酋的青年采购商阿扎尔·萨詹和萨希勒·萨詹自豪地展示着他们的参展证。证件上的照片来自11年前,他们的父亲阿尼斯·萨詹首次带他们参加广交会。
“经验比知识更重要。我带儿子来参展,希望他们在广交会上学会如何与人打交道。现在,他们已经能自信地和中国供应商谈价格,甚至独自去工厂参观了。”阿尼斯说。
作为一个有着20多年参展经历的“老广交”,阿尼斯仍坚持每年两次从迪拜飞赴广州参展。“广交会是帮助我成长的平台,是一座金矿。”他说。
“中国产品的质量和种类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首次参会的印度采购商尚蒂拉尔·帕特尔说,“中国市场拥有巨大潜力,广交会可以成为探索中国市场的绝佳窗口。”
创办于1957年的广交会已经走过近70年历程。作为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展品种类最全、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展会,广交会素来被誉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风向标”。
本届广交会于10月15日至11月4日分三期在广州举办。据主办方展前统计,展位总数达7.46万个,到会头部采购企业预计超400家。预计将有超30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参展,其中,欧盟、美国、“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采购商增长明显。
11月2日,采购商在第138届广交会第三期与参展商交流。新华社记者 洪泽华 摄
已连续参加广交会逾15年的伊朗商人阿明·霍什纳瓦兹经营着一家商贸代理公司,每年都要带着几十名伊朗贸易商来广交会与中国供应商伙伴见面,最高峰时人数超过150名。“广交会不仅是交易平台,更是思想的交流平台,可以建立友谊、收获信心。每次来这里,我都备受启发。”他说。
上届广交会首次设立的服务机器人专区,在本届广交会继续成为亮点。46家行业领先企业展出的具身机器人、机器狗等,吸引了大批采购商围观。
“比起上一届,现在又有了更多新的机器人产品。中国的服务机器人行业在持续创新。即使每届广交会的间隔只有六个月,还是总能发现全新的产品。”土耳其阿尔祖姆公司的采购商、首席产品官阿塔伊说,他的公司已经锁定一家中国机器人供应商,并与之开启了合作。
本届广交会第三期首次设立了智慧医疗专区,吸引手术机器人、智能监测及可穿戴设备等47家企业参展。
“来到广交会第一个感受就是海外采购商特别多,而且都很专业。”杭州德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宁说,广交会为有意“出海”的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展示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