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实现全市广场文化资源共享 标准化建设为文化广场注入新活力
2020-04-14 16:08:00  来源:金山网  
1
听新闻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宅”在家里两个多月的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尽享春日好时光。近日,镇江市北固湾广场健身步道上,行人谈笑风生,儿童你追我赶笑声不断,广场舞大妈们戴着口罩,伴着音乐翩翩起舞,尽情燃烧卡路里。

随着德胜村文化广场群众大舞台的建成、和平文化体育公园的开放迎客、古城公园文化广场活动的丰富多彩……一个个文化广场犹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镶嵌在镇江的城乡大地,成为全市百姓充分享受休闲、娱乐、文化的空间。

标准化“镇江样本” 成为“江苏省标准”

文化广场是开放性公众场所,活动大多由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参与人数多,“在管理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过去的广场存在场地和设施结构性欠缺、噪声扰民、引导扶持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不利于广场活动正常开展。”镇江市文广旅局公共服务处处长张宇华介绍说。

为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镇江市将标准化建设作为提升文化广场效能的重点,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文化广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形成文化广场管理服务标准化的“镇江样本”。

2014年,镇江市起草编制了《文化广场创建评价规范》江苏省地方标准,文化广场建设的“镇江标准”成为“江苏省标准”,也成为国内首个发布的文化广场建设地方标准。2015年,镇江市文化广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列入全国标准化试点,2019年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验收。

目前,全市文化广场按照“六个一”为标准(一个场地舞台、一支专兼职管理队伍、一个电子显示屏、一套音响系统、一个阅报栏、一个资源安排表),以法治、历史名人、诗词、双拥、健身、计生等为主题,建成中心型、基本型、小型文化广场630个。实现56个镇(街道)、665个建制村(社区)文化广场全覆盖,并向自然村延伸,建成小微型文化广场738个。

标准化建设 盘活城乡文化资源

随着疫情好转,每到傍晚,镇江新区留村文化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留村的薛阿姨每天都会抱着小外孙来文化广场转几圈,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每天到这里来玩的不仅是留村村民,紫竹社区、金港社区等多个小区居民也来了,周末还时常有市里送来的文艺演出,来晚了想找个坐的地方都找不到。”

标准化举办广场文化活动,盘活了城乡各级各类文化资源。根据标准规定,中心型广场每年文化活动不少于25场,基本型广场每年文化活动不少于12场,小型广场每年文化活动不少于6场。城市优秀文艺节目到农村巡演,农村优秀民间文化到城市广场展示,实现了全市广场文化资源共享的目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化、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层次和水平显著提升。

标准化、常态化的文化活动,带动了群众文艺团队的长足发展,培育出一支支热衷文化活动、富有工作活力、致力于农村公共服务的文化活动队伍。全市广场文艺团队由2012年的500多支发展到目前的2000多支,平均每个村和社区都有2支以上广场文艺团队,“淘文化网”有155个团队384个精品节目供老百姓选择,每年下基层广场演出60多场,吸引观众20多万人次。

成功打造 一批文化活动品牌

文化广场标准化建设以来,镇江市各种文化广场品牌如雨后春笋涌现。

镇江市“欢乐家园”(文心大舞台)广场文化活动荣获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奖,丹阳市“时代潮”广场文化活动、京口区“魅力京口”广场文化活动、润州区“家在润州”广场文化活动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奖,句容市“畅想句曲”广场文化活动、扬中市“周末戏相逢”广场文化活动、丹徒区“清风雅韵”广场文化活动、新区“欢乐东乡”广场文化活动、高新区“悦享高新”广场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戏曲爱好者,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据悉,目前,镇江市已启动深化文化广场提升三年行动,通过规范广场标识标牌和运作机制,量化各级广场活动场次和信息发布频次,培育广场文艺团队和志愿服务组织,构建文化广场产品服务供需信息互通和群众反馈机制,形成符合镇江实际、可复制推广、设备齐全、标准明确、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文化广场,打造全国文化广场标准化建设工作样板。(马彦如 王佑嘉)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