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好生态带动好产业 好产业反哺好生态 姜堰:美了乡村,富了百姓
2020-04-22 09:1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4月的姜堰溱湖湿地,天蓝水碧、桃红柳绿。9公里之外的溱潼古镇,古朴幽静、春光无限。到今年“五一”,一条“水上巴士”游览线路将投入试运行,届时游客可乘着小船,一路游溱湖、逛古镇,尽情体验里下河水乡的民俗风情和如画美景。

在姜堰“小杨人家”民宿景点,绵延数百米的樱花大道引来不少城里游客“打卡”拍照。不远处的“潼享田园”里,孩子们放风筝、摸鱼虾、玩游戏,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感受着春天的蓬勃活力……

“这是我们全家今年第一次出游,一家老小都很尽兴!”市民黄爱华开心地说。他们游遍姜堰多处乡村旅游景点,还购买了大米、草鸡蛋、香菇等本地品牌农产品。

姜堰地处江淮之间,生态资源丰富,是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让美丽生态成为致富一方百姓的‘金饭碗’?姜堰坚持产业绿色化,走出了一条生态环保、致富百姓的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姜堰区委书记李文飙说。

作为全国农业休闲与观光旅游示范区、全国清洁农村先进县,姜堰近年来在美化生态环境、传承乡土文化的同时,导入乡村旅游要素,让村庄成风景、田园变公园。特别是这两年,小杨村“樱花研学”、河横村“稻田花海”、周庄村“垎田风貌”、湖南村“渔家生活”、西陈庄“乡村社戏”等竞相登场,串点成线,共同构成“堰上花开”乡村旅游系列品牌,有力助推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转变。全区仅去年就新增省级休闲农业精品村两个,溱潼“潼享田园”获评省级主题创意农园。到2019年底,全区乡村旅游从业人数达2.33万人,年收入超过20亿元。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姜堰近年来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全面构建高质量农业高地。姜堰农业农村局与中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合作,参与实施多项国家级课题和省级示范项目。去年以来,姜堰又组织实施江苏省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省耕地地力提升示范县及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在各镇建设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千亩示范方16个,实现了粮食品质提升、农业投入减少、土地效益增加。今年3月,姜堰成功入选“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到目前,全区已建成5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创成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村4个,认证绿色食品45个、有机农产品12个。

在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500佳”的沈高镇河横村,年轻的大学生农场主、河横村党委委员孙飞在田里忙碌着。“我的愿望就是借助临近溱湖生态旅游区的区位优势,放大河横生态品牌效应,将河横建成休闲度假胜地、养生养老天堂。”孙飞创办的汉土家庭农场有340多亩土地,通过发展稻田养鱼、稻田养鸭、稻田养蟹等,实现生态价值最大化。

与孙飞一样,以电商达人孙志翔、种田能手施洋等为代表的一批姜堰“新农人”大步走到前台,示范推广生态种养模式和实用新技术,不仅开发出汉土大米、姜堰大米、爬强头簖蟹、河横灰天鹅、散养土鸡等绿色农产品,而且形成了一批经验可复制、平台可分享、成果可推广的新项目,把传统产业做成了“朝阳事业”。为进一步助推新型农民创新创业,姜堰现代农业产业园还与扬州大学共建院士工作站,创成全国农业科技集成与创新基地,每年就地转化农业科技新成果30多项。在新公布的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名单中,姜堰现代农业产业园榜上有名。

“姜堰有‘三好’,好水好米好河鲜,赋予了姜堰‘鱼米之乡’的美誉。”姜堰区委副书记孙靓靓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出“深闺”,姜堰近年来持续实施“百村优品”富民行动,在全区筛选出38个大类近百个名特优农产品,通过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培育名优品牌集群,实现了市场影响力与产品附加值的双提升。

如今,姜堰大米、溱湖簖蟹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河横“蚊帐大米”通过SGS欧盟检测,大安芦笋、鱼饼虾球、桥头香菇等一批区域特色品牌农产品远近闻名,抢滩城市餐桌,姜堰各类优质果蔬订单率已达60%以上。

生态,美了乡村田野,富了百姓口袋。好生态带动好产业,好产业反哺好生态,姜堰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本报记者 顾介铸

本报通讯员 乔 梁 刘学春 王 玮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