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沿着田埂刚刚踏上通往宝应经济开发区金湾村的村道,村口写着金湾体育休闲公园的石碑便已远远映入眼帘。开阔的大道一路延伸,路两旁是一排排整齐的农民别墅和高层居民楼,公园、卫生服务站、幼儿园、商铺点缀其中。金湾村已成为城市新成员,此刻正以全新的姿态,让这里变成实至名归的“金湾”。
金湾村集中居住区
老金湾村因为地貌酷似一只引项啼鸣的雄鸡,过去叫金鸡湾。上世纪20年代,一位名仕途经金鸡湾,发现这里成片的油菜花在阳光照耀下波翻浪涌,村边河面上也是波光粼粼,于是脱口而出:何必叫金鸡湾,此地就是一处实至名归的“金湾”嘛。于是金湾村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金湾”其实是“金湾人”对丰衣足食美好生活的向往。可是,由于历史原因,在本世纪初,金湾村村集体经济几经耗损陷入困窘,成为了一个负债上百万元的“负债村”。2002年,金湾村被划归宝应经济开发区,成为城市新区建设的主战场。当城镇化浪潮袭来,“金湾人”敏锐地意识到,变革即将来临。
“金湾村过去是纯农业村,这些年配合新区建设,经过征地已整体拆迁转移。2012年时,金湾村全部实现搬迁,村民陆续在两个集中居住区开始了新的城市生活。”全省首批“百名示范”村书记、金湾村党总支书记李洪章将金湾村的发展史娓娓道来。
金湾村党总支书记李洪章
李洪章担任金湾村支书10年来,负债累累的金湾村变成了拥有集体资产8900多万元、年收入5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2.93万元的全国文明村。很多人说,金湾村近20年的发展史是个传奇,而李洪章认为,“金湾人”借城镇化建设东风苦干加实干,才是书写金湾村传奇背后的力量。
“只有着力发展经济,才能办好实事。”李洪章这么解释金湾村传奇背后的奥秘。整体拆迁后,如何用好拆迁补偿资金福荫“新金湾”,成为当初村领导班子谋划的重点。“金湾人”最终决定将资金变成资产。金湾村一方面盘活资产,统筹土地租金、发包收入、流转土地所得等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借助城镇化东风,积极投资固定资产,将资金变成了各类物业用于出租和发展民生服务事业。随着宝应经济开发区进驻企业越来越多,金湾村投资的各类物业租金收入水涨船高,集体资产雪球越滚越大。
“有了钱就要抓民生、办实事,只有办民生实事,老百姓才会更支持村里的工作。”这些年,随着老金湾村拆迁,李洪章的脑子里总在盘算未来要建一个“新金湾”,而什么样的金湾才算是“新金湾”,李洪章很快有了答案:“‘新金湾’就是要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随着大批农民住进安置区,金湾村先后建起了四个村民休闲广场,村口建起了体育休闲公园,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户户装上了天然气,一条条笔直宽阔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一面面粉刷过的墙壁清新光洁,一盏盏新装的路灯为村民照亮夜路。
融入城市的金湾村新貌
金湾村提供的公共服务,很多都让金湾人享受着“超市民待遇”。金湾村村集体已经连续8年承担了所有农民集中居住区住户的物业费用,基本实现了“各家各户无上缴,公共事业无摊派,各项管理无收费”。村口的卫生服务站高标准打造,有4名全科医务人员为全村居民提供门诊、保健、转诊等服务。村里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有各种娱乐休闲设施,供居民免费使用。适龄村民可参加村里组织的技能培训,在周边100多家企业实现就业;无技能困难群体,村里提供道路保洁、河道保洁等的物业服务岗位;低收入群体每年还可享受村里给予的低收入补贴。
“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甚至超过城里人。”这是“金湾人”集体的骄傲。公办幼儿园即使在城市也很“精贵”,然而幸福的“金湾人”在家门口就拥有一所。金湾村居民告诉记者,过去村里的孩子要上幼儿园,得送到几公里外,因为公办园相对比较少,很多时候还得花费更多上民办。就在前两年,村里和县里联合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这所公办幼儿园,师资管理全部由县里的公办园接管,因为品牌响、教育质量高、收费低,不仅金湾村的孩子都到这里上幼儿园,还吸引了邻村邻镇的很多孩子。
“成了城市人,就要融入城市的文明。”李洪章这些年又专心抓起了全村的文明建设。金湾村村里艺术团吴团长说,为了配合村里的大发展,他们经常创作一些节目,宣传文明新风。在村部活动室的墙上,记者看到这里到处悬挂着“金湾村好人好事”的表彰展板。“我们村已经连续9年评选‘十星文明户’,家家户户学先进的风气已经形成。我们村本不在宝应的烟花爆竹禁放区,但金湾村村民却主动提出全村参加禁放。”李洪章自豪地说,2017年金湾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这说明,金湾村村民在加快融入城市生活,更在精神上加快融入城市文明。“金湾”是衣食丰足的“金湾”,更是精神富足的“金湾”。
通讯员 徐建花 张大庆 艾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