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从来不去张圩医院,看病都是去隔壁乡镇。”4月9日,1号君在宿迁市沭阳县钱集镇张圩片区石桥村采访时,村民于士桃的一句感慨吸引了1号君的注意。本乡人为何不愿意在本乡看病?原来,于士桃家所在的石桥村东南组正处于沭涟结合部交界处,在去往村庄主干道的这一段路泥泞不堪,一下雨村民更是叫苦不迭。反观涟水那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修上了水泥路。
图为于士桃陪孙女在“吴中路上”玩耍。王建朋/摄
沭阳县是江苏省级层面12个经济薄弱县区之一,钱集镇张圩片区作为革命老区的涟沭接合部片区,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民生欠账多,曾是苏北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省委驻沭阳帮扶工作队进村一年多来,涉及石桥村513户、2409名群众“急难愁盼”的多条道路得以修建、硬化,并装上路灯。2020年9月18日,于士桃的丈夫胡海清牢牢记住了这一天,“我们这被‘隔绝’了20多年的11户人家终于连通了东南组、石桥村”。
没有路,粮食运输、老人出殡都很困难。为了修路,村民也没少提意见,村班子多次开会研究却总是陷入胶着状态,最后不了了之。“路,我们早想修了!可是,没钱!”一次会上,时任村支书的老颜直接抖出家底。
“今天,2020年8月11日,星期二。心里颇不宁静,有一丝忧伤,也夹带着低落。原因是:看到村民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稻田美景,脚下却踩着一条泥巴路。”省委驻沭阳扶贫工作队队员、石桥村第一书记唐金潮在扶贫日志中写道,这条涉及到周南周北组共95户420人的出行路,要不要修?该不该修?钱从哪里来?
“答案是肯定的。没钱也得想办法!”
2020年8月20日,唐金潮组织召开石桥村党群见面会,对提到泥泞路问题进行论证表决通过;23日,启动村委对面的危旧房屋拆迁工作;29日,2台挖掘机开始铺展道路,6台农用车来回拖运碎砖石,一条不是太宽、不是很漂亮,但实用、急需,约2米宽的硬化道路逐步呈现出来......
“村民出行的路,我们一条条解决了。可是,石桥村脱贫攻坚之路在哪里?乡村振兴的路又在哪里?”继续翻看扶贫日志,唐金潮一遍遍反问自己。
2019年,石桥村集体经济19.2万元。2020年,石桥村经济增长缓慢,在全县所有村中经济排名倒数13名。石桥村如何才能彻底摆脱穷根?成为摆在了全村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然而,很长一段时间,石桥村村组织都处于涣散状态。当地村民告诉1号君,村里已经3年半没有固定书记,最短的只干了三个月。直到来了第一书记,新的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返乡大学生干事,共7人的村支“两委”才正式确立下来。
图为4月9日,村支“两委”部分成员走访胡海清家。王建朋/摄
来到石桥村之前,唐金潮是苏州吴中区的一名区级机关干部,深受苏南政府部门服务理念熏陶,在村里,他很快养成了走访摸排的习惯。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搭建起党群服务中心,村支“两委”召开村民座谈会32次,研究会办解决村民26件民生事项,累计走访群众562人次,收集各类建议31条,组织召开村民议事会19次,走访慰问困难党员8次,慰问困难群众21户。“用好后方单位的1000万元扶贫资金,结合石桥现有资源,我们发展楸树种植,投资中草药合作社,购置工业厂房,村集体每年可获得稳定收益达100万元。同时聚焦民富,鼓励村民土地流转获得收入,带动剩余劳动力300人以上就业,支持村里能人养蜜蜂、牛羊等。”
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记者从省扶贫办了解到,省级层面将重点帮促丰县湖西片区、涟沭接合部、西南岗地区、成子湖周边地区、石梁河库区、灌溉总渠以北地区6个片区和黄桥、茅山等革命老区,以及丰县、睢宁县、灌云县、灌南县、淮安区、淮阴区、涟水县、响水县、滨海县、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12个县区。在石桥村,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和培育没有第一书记的村支“两委”干事创业能力成为当下衔接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为石桥村。王建朋/摄
前不久,村支“两委”组团前往附近几个发展较快较好的村子考察学习。回来后,大家定下目标:今年达到沭阳县沂涛镇的二圩村水平,2-3年赶上涟水县高沟镇扁担村,5-7年超过涟水县成集镇条口村。
听说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结束后就要回去,乡亲们很是不舍。胡海清说,“村里现在也有了卫生院,生点小病家门口就能看了,这些都多亏了第一书记!”4月12日,唐金潮打电话告诉记者,经过大家商量,石桥村东南组11户家门口那条从来没有过名字的路,现在终于有了名字——吴中路。
石桥村党支部书记韩鼎,今年30岁,是钱集镇张圩片区徐码村人,他在苏南谋出路时就感受到,建设美丽乡村真的可以做到,与苏南来的第一书记共事近半年,让他更加坚定要建设好家乡的决心。“希望带动全村人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建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