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生态环境领域又一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4月1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举行发布会,介绍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情况,并对江苏新出台的《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意见》专门进行解读。
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不断增长
发布会现场,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处处长朱德明晒出的两组照片,吸引了诸多媒体记者的关注。一组是2018年与2020年江苏江豚监测的对比情况,另一组是2017年与2020年灌河口的卫星监测对比照片。
在两张江豚精准监测的照片上,记者看到,与2018年相比,2020年江豚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通过2018年到2020年的连续环境DNA观测发现,2020年的江豚检出率明显高于2018年。从空间尺度上看,保护区内的江豚DNA明显高于保护区外,而且南京江豚保护区的江豚检出率高于镇江江豚保护区。”朱德明告诉记者,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DNA排序,科研人员采集水样后,通过水样中江豚身体上的残留物,监测判断水中江豚出现的频率。
长江生态系统恢复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看生物多样性是否得到改善。20世纪80年代,莱茵河流域沿线国家把鲑鱼洄游作为生态恢复的标准,只有在上游捕捞到鲑鱼,才能说明全流域污染治理真实有效。长江江豚已经成为极度濒危物种,江豚数量的增加,说明长江生态系统整体性修复有了效果。
而灌河口2017年与2021年的变化亦非常明显。在2017年的卫星遥感照片上,只见灌河口的部分地区海水颜色呈现出褐红色,而2021年的照片显示,灌河口的海水颜色已经恢复自然面貌。
“以前灌河口周边分布着不少‘小化工’,随着江苏化工行业整治的推进,一大批规模小、污染重、危险大的不达标企业关停,灌河口的海水颜色明显恢复。”朱德明说,如今,几近绝迹的四鳃鲈鱼、消失10年的伪虎鲸又出现在灌河口,这是环境变好的生动写照。
两组照片,见证了江苏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努力。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江苏严格生态空间管控,目前共建设自然保护区31个,保护面积达江苏省总面积5.5%,自然湿地保护率达46.2%,庇护了省内近六成物种,麋鹿、丹顶鹤等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不断增长。
2025年,重点生物物种种数保护率将超过90%
发布会上,亮出了江苏生物物种“家底”。根据2017年至2019年试点县域调查,共记录省内物种数4588种。其中野生维管束植物1425种,陆生脊椎动物382种,昆虫1401种,淡水水生生物1380种,其中鸟类尤为丰富,高达311种。记录到珍稀濒危物种165种,其中东方白鹳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在江苏的分布区进一步扩大,多地记录到金雕、苍鹰、豹猫等顶级掠食者,以及水蕨、马口鱼种群、虎纹蛙等物种的出现,指示着江苏省生态环境正得到有效恢复,食物链逐渐趋向于完整与稳定。
《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江苏的“小目标”:到2025年,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项规划与重点工程得到有效落实,物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重点生物物种种数保护率超过90%,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存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得到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公众保护意识和参与程度普遍提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根据《意见》,在提高生物多样性基础保护能力方面,江苏将开展以长江江豚为重点的水生生物监测,在太湖、洪泽湖、骆马湖、长荡湖等其他重要水体利用eDNA技术同步开展重点水生物种监测。此外,江苏还将明确重点保护对象,摸清长江江豚、宝华玉兰、勺嘴鹬等省内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趋势、分布差异、栖息生境等现状,建立重点保护物种的环境DNA监测数据库。
在加强生物多样性系统保护方面,江苏将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聚焦长江流域及旗舰物种、滨海滩涂湿地及迁徙鸟类、露天矿山宕口、大运河文化带等,利用城市公共绿道、城区公园及水体等公共开放空间,开展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此外,江苏还将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前期立法工作,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
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碳中和
“蓝图”已经绘就,下一步如何推进?
盐城是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具代表性地区。“盐城在全省最早成立了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是珍禽自然保护区,一个是大丰麋鹿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发挥了很大作用。此外,在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上,盐城陆域、海域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6348.28平方公里,在全省面积最大,占全省国家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的34.9%。”盐城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张美兰介绍,下一步,将严守“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机制,从源头上保护好自然生态。积极推动自然生态保护综合执法,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保护行为。
南通在历史上对自然保护就十分重视,张謇兴建的南通博物苑的 4个陈列馆中就开设有自然馆。目前,南通市作为全省14个首批开展调查的地区,完成全域本底调查试点工作,调查显示全域范围内共记录物种数2234种,生物多样性资源蕴藏丰富。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申卫民介绍,“十四五”期间,南通将做好军山南麓自然保护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南通沿海湿地及长江口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动态监测与评估。监测勺嘴鹬等迁徙候鸟运动规律,为长期动态监测搭建基础数据,支撑美丽江苏建设工作评估。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碳达峰和碳中和,能否协同推进?南京大学环境规划院院长助理芦煜建议,可以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筛选高固碳特性的造林绿化树种,建设生态固碳公益林。此外,还可以建设全省风电风机智能监控调度系统,在候鸟迁徙期,根据鸟群的迁飞路线和实时位置精准调控不同区域的风机停机和开机,这样既能保证候鸟的安全迁飞,又能在候鸟非迁徙期在全省布设更多的风机,通过非化石能源的替代,实现碳减排。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许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