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乡村振兴,鱼米之乡孕育新希望
2022-10-20 06:39: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党的二十大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盛会期间,本报记者走进东海县房山镇寇荡村,与农民朋友畅聊通过流转盘活土地、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故事;走进阜宁县三灶镇七灶村北郊生态园,与果农共享丰收喜悦;走进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丰年村合作社,感受脱贫攻坚成果……

奋力将党的二十大绘就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中感受到美丽乡村向未来的满满信心。

东海县房山镇寇荡村

转“活”土地 端稳饭碗

□ 本报记者 赵芳 通讯员 张开虎

蔚蓝晴空下,田野里的稻穗迎风摇曳,像一串串金色的音符,组成了一曲飘香的乐章。10月19日一大早,东海县房山镇寇荡村党总支书记寇锐走进村集体流转的一个千亩优质稻麦产业园内,弯腰抚摸一串饱满充实的稻穗说:“你看这成色,亩产1300斤应该不成问题。再过一周左右就能收割,我们准备好了各类机械,确保颗粒归仓。”

寇荡村位于东海县东南部,有640户3100多口人,耕地5200亩。因位置偏僻、交通闭塞,无工业基础和特色产业,集体经济无支撑项目,先后有300余户村民外出务工。“这些外出务工人员通常是农忙时节回家种地,种完地又回去,导致田间管理不到位、粮食亩产不高。”上任后,看着肥沃的土地产不出更多的优质粮,农民出身的寇锐心急如焚,“手中有粮,咱们农民心中才不慌。”

为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去年8月,寇荡村利用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实施“富民兴村”工程,以每亩1200元的承包价格倡导农户以土地入股。“一开始有少部分村民想不通,不愿意土地流转,后来我们给他们算细账,还让有的人到合作社打零工,最终310户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流转农田3500亩。”寇荡村村委会会计刘阳说。

面对流转来的土地,寇锐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通过“富民兴村”项目担保贷款200万元,并自筹资金800万元,探索创新定面积、定产量、定奖惩的“三定”管理模式和村集体统一生产计划、统一科学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指导服务、统一招标销售的“五统一”工作法。

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支持下,今年寇荡村流转土地夏粮喜获丰收,小麦总产量达332.5万斤,亩均产量超950斤,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00万元,净收益超90万元。“今年夏天我们全部实行机插秧,经过精细科学管理,水稻整体长势良好,预计总产量达450万斤,年内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0万元,净收益达300余万元。”寇锐说,“事实证明,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致富路子。”

“过去忙活一年,每亩地满打满算也就收入七八百块。如今家里15亩地流转出去后,每年每亩地不仅能拿到1200元的土地流转费,我还能到合作社打工,加起来一年有4万多元收入呢!”一手拿租金,一手领工资,68岁的村民寇建旺真切感受到了土地流转带来的增收喜悦。

村集体有了收入后,寇荡村拿出50余万元清理疏浚河沟,促进农田水系畅通;铺建水泥道路,方便村民生产生活,让田间作物运输通畅顺达。刘阳说:“春节前后,我们还会拿出一部分收益和社员分红,并对村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村容村貌,打造靓丽的新农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未来我们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必胜信念更加坚定,有基础也有能力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寇锐说。

下一步,寇荡村将与大型种子公司开展良种繁育,实现种源自主可控;对所生产的稻米与小麦进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打造自己的品牌;发展米饼、锅巴等食品,延伸稻米产业链条;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不断提高规划种植精细度。寇锐说:“总之,就是把地种好,多产优质粮。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的同时,帮助村民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阜宁县三灶镇七灶村

晚桃满枝头 果农喜心头

□ 本报记者 张文婧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阜宁县三灶镇七灶村北郊生态园内,一颗颗肥硕的桃果挂满枝头。在北郊生态园务工的七灶村村民顾筛云将双手举过头顶,为高处的桃果解袋。在顾筛云的手中,桃果褪掉红色的防虫“外衣”,露出原本的黄色,经过两三天的风吹日晒,便能上市销售了。

做精现代农业产业是七灶村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2010年,七灶村整村搬迁,将原村土地流转,成立了占地6000亩的北郊生态园,园区规划金秋桃园、本心农场、金土地火龙果园、北郊风情玫瑰园、“记忆乡愁”主题果园等6个特色项目。金秋桃园是生态园第一个建成的项目,现在这里平均每天销售桃果1000斤,今年“十一”假期适逢晚秋桃上市,每天有近百名游客前来采摘。果品除本地销售外,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至全国各地。不久前,七灶村党总支书记顾斌在果园里开了一场村支书助农带货直播,效果十分好。

“桃果之所以口感好、受市场欢迎,是因为采用了有机肥料,我们将发酵的黄豆旋耕地下,结出的桃果更甜。同时,果园还引进早、中、晚熟共6个品种的桃果,6月至11月,每个月都有新鲜桃果上市,让果园丰收时间更长。”顾斌分享经验。在金秋桃园的辐射带动下,周边的火龙果园、本心农场等逐步壮大,形成集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规模林果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园,带动周边群众就业近600人,今年七灶村党总支被评为盐城市乡村振兴先进集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令我们十分振奋。”顾斌说,接下来,生态园将在种植优质水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农业深加工领域,目前北郊风情玫瑰园里的玫瑰精油、玫瑰纯露、玫瑰花茶、玫瑰食品等产品已经上市,黄桃罐头、桑葚干等生产线正在规划建设中。除采摘项目外,七灶村还设置了露营、亲子活动等场地,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全龄共享、全家共乐的田园休闲主题旅游区。

“过去十年,我们七灶村经历了整村迁移、打造北郊生态园、全村脱贫几件大事,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得到极大提升。”顾斌表示,接下来将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稳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地制宜实施农旅融合发展,把七灶村打造成为“产业特村、生态美村、现代新村”。

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丰年村

遇上好政策 丰年好“丰”景

□ 本报记者 张莎沙 通讯员 黄洁

10月19日,走在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丰年村合作社田头,满眼金黄色的田野稻浪翻滚,收割机来回穿梭。在金秋丰收季迎来党的二十大召开,丰年村洋溢着忙碌和欢欣的气氛。

“今天合作社正式开镰,又是一个丰收年!”丰年村党总支书记卢攀峰说:“这些年,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乘上东风、脱贫摘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们向前冲的劲头更足了。”

10年前,丰年村曾是个村集体负债70万元的穷村,2019年以来,村集体经济实现“三年三大步”,年收入持续超百万元,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跟着村‘两委’走,我们是越干越有劲。”上午正在合作社田头忙活的村民胡鹤叶说,“这几年,村里搞土地流转,推广全程机械化、虾稻共作,开展线上销售。靠着这些,我们村鼓起钱袋、挺起腰杆,村里没一家贫困户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还出现不少致富能人。”如今,65岁的胡鹤叶在合作社做田间管理,一年有2.5万元收入,每年还能领到入股土地3000元分红。

2017年,丰年村在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各级扶持资金,建成2400平方米育秧大棚、1200平方米烘干仓储房和400平方米农机仓库。现在,该村合作社1250亩土地实现全程机械化,每年还为周边村庄2万亩土地提供全程服务。

在丰年村大圩组至陈圩组,一条2000米长的水泥路正在进行路基拓宽施工。半个月后,这条路将从2.5米拓宽至4.5米,更方便车辆通行。“这是全村最后一条要修缮的路。”卢攀峰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0年12月,我们在村‘两委’换届时给了村民修缮全村道路的承诺,就一定要兑现。”

漫步在丰年村,商户聚集的农民街十分热闹,宽阔的水泥路修到田头,散步道旁桂树飘香。“村里的‘断头路’没了,走夜路不再黑灯瞎火,还建了两处休闲广场。”丰年村村民李家年说。两年来,丰年村先后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建成桥梁18座,铺设水泥路15公里,安装路灯400余盏,种植路边绿化树木3000余棵,实现人居环境大变样。

“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倍感振奋,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继续做强产业链,做优综合服务,做好乡村治理,把丰年村建设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卢攀峰说。

丹阳市延陵镇东皇村

做好每件实事 推进乡村振兴

□ 本报记者 艾培

通讯员 周宇亮 万仁松

“趁着最近天气好,我们要加快土地复垦进度。”10月19日上午,在丹阳市延陵镇东皇村杭甲自然村,1台推土机和3台挖机正在作业,东皇村党总支书记束和平告诉记者,月底前,这46亩坑塘有望全部复垦完毕,11月10日之前就能全部种上麦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方向。”束和平说,东皇村属于半丘陵地区,虽是传统农业村,但田块小、土地高低落差大、土壤耕层浅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发展,而土地的复垦和平整就成了村里解决难题的“金钥匙”。通过10多年的努力,东皇村可耕种土地从原来的3700亩增加到目前的5600多亩,也为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创造了条件。

离开土地复垦现场,束和平来到村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一周后就要收割水稻了,最近我们在加紧对合作社的收割机、农耕机进行保养。”束和平告诉记者,依靠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两大平台,村里共流转土地3776亩,实现了从耕、种、收、烘干到稻米加工、包装的全程机械化。

2019年东皇村与恒顺米业成功签约,采用订单农业模式,种植了1000亩水稻。今年,恒顺米业将东皇土地合作社的土地确定为长期糯稻生产基地,订单签订面积达1500亩,可为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

下午2点,束和平和村民代表一起,与工程验收方来到村里道路改造的验收现场。“村村通上柏油路”是去年村民代表大会上票决通过的民生项目。从今年9月15日开始,村里共投入300万元,顺利完成了总长4.6公里的道路改造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束和平说,从事基层工作36年来,他始终认为只有踏实做好每件民生实事,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标签:
责任编辑:陈康 崔欣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