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第一资源” 澎湃“第一动力”
2022-10-21 06:44: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广大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表示“我们迎来了科技报国的最好时代”。科技攻关是一场漫漫征途,二十大精神感召着他们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为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记者走进全省各地的实验室、高校院所、高科技企业、产业园区,听这些奋斗者讲述自己的二十大时光和创新创业故事。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这是莫大的鼓励”

记者 徐瑞雅

18日下午2点,刚开完光伏项目的工作例会,周大勇匆忙从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出发,驱车一小时赶到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这里,新型半导体激光器项目的团队成员们正等着他一起探讨新一轮芯片测试结果。身为姑苏实验室的高级技术专家,周大勇已经习惯了往返实验室和企业之间。他负责的这个项目,主要用于气体检测、呼吸疾病检测,团队正在努力攻关,争取实现新型半导体激光器的自主可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两天,周大勇浑身充满干劲。

2020年,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成立,重点面向材料科学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企业重大需求以及未来科技革命前沿技术,开展科研攻关。相较于基础研究,实验室围绕企业生产的真实需求,提炼出关键科学问题,再联合相关企业,就某一个实际应用的“卡脖子”难题进行定向攻关。

“我们始终与姑苏实验室保持密切联系,新型半导体激光器项目立项后,实验室迅速组织院士专家进行项目评估,还派出经验丰富的周大勇老师。”一直和周大勇“打配合”的长光华芯副董事长王俊感慨,虽然项目团队由企业组建,但在周大勇这位专家的带领下,大家配合默契,“我们坚信,企业与专家强强联手,必将产生‘1+1>2’的效果。”

该项目立项一年多来,团队打破器件最初只能在低温条件下运行的瓶颈,性能达到国内领先,相当于一年走完别人20多年的科研之路。

进展远超预期,但周大勇团队从未骄傲自满,而是以平和心态,坚定不移朝目标奋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是对科研工作者的最好鼓励,我们迎来了科技报国的最好时代。”展望未来,周大勇团队下定决心,埋头苦干,一点一点优化器件结构,完善器件设计,提升器件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责任沉甸甸的”

记者 赵晓勇 通讯员 刘昊宇 熊慧玲 姜玮

10月18日,位于泰州医药高新区的硕世生物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该公司常务副总裁刘中华介绍,“现在我们多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在生产,全力保证市场供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刘中华深有感悟:作为一家分子诊断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硕世生物公司一直坚持自主开发核心技术和产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为海内外及时供应诊断试剂提供坚实保障。“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勇前行,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硕世生物公司是泰州医药高新区企业勇攀科技高峰的一个缩影。泰州医药高新区泰州医药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区新药申报中心党组书记徐永千说,从“一张白纸绘蓝图”到落户全球1200余家医药企业,泰州中国医药城以奔跑之姿不断刷新生物医药产业高度,彰显了医药名城的责任与担当。十余年来,新药申报服务中心党支部积极助力园区累计获得药品注册批件471张,临床批件216张,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证)2890张,在创新类医疗器械申报等多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新时代新征程,对于园区来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担当,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企业难点堵点痛点,推动创新成果加快落地转化。提前介入、全程参与、全方位服务,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专业化注册申报服务,助力中国医药城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徐永千表示。

泰州市药品检验院中药室为更好服务泰州本地医药生产企业的“点单”需求,先后攻克黄曲霉毒素、DNA分子测序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高效解决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药室检验员徐加兵说:“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为中药专业出身的一线工作人员,让我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化学室刘冬博士对二十大报告提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感受特别深,她说,看到身边同事为满足企业各类需求,加班加点,没有一句怨言,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让她备受鼓舞。泰州市药品检验院院长仇雅静表示,全院上下将在今后工作中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你点我办 你评我改”专项活动为抓手,在新征途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真正实现服务能力高质量提升。

“发展实体经济,我们民营企业家充满期待”

记者 史伟 通讯员 江秀

焊花飞溅、机器轰隆……10月19日,位于宿迁激光产业园的嘉泰激光智能装备(宿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十几台大型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正仔细进行车床零部件的焊接打磨。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嘉泰激光立足激光切制技术研发应用最前沿,生产超高功率激光切割智能设备,致力实现从原材料进场到整机设备出厂全过程自制,预计年产值可突破10亿元,有望成为宿迁激光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

近年来,宿迁市宿城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融合,激光光电产业“从无到有”“由有向强”,集聚了华工激光、嘉泰激光、凯普林光电等企业82家,年内产值将突破35亿元。

今年4月,宿迁激光装备科技企业孵化器升级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这一企业孵化器提供运营场所、公共服务平台、专业化科技创业服务,成为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大众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先后引进“两院”院士、“863计划”项目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28人。

得益于良好的孵化生态及专业技术服务,一批企业在宿城快速成长。江苏国源激光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宿迁市科技“小巨人”,拥有各类知识产权60项;江苏华工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箱两码高速智能化赋码生产线获江苏首台认定,企业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宿迁激光装备科技企业孵化器共孵化规上企业39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3家。

定位“华东光谷、智造之芯”,瞄准“百亿园区、激光领航”,宿迁激光装备科技企业孵化器将招引一批龙头型、链主型激光项目,全方位提升产业发展质态,打造集人才、科技、服务等于一体的激光装备产业集群,形成“一业独秀、十企上市、百亿产值、千名人才、万人就业”的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这让我们民营企业家充满新期待,更增强了发展的信心。”嘉泰激光智能装备(宿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宣成说。

打造开放创新生态 全力培育创新动能

记者 田 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常州市武进区委常委、副区长,中以常州创新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志峰说,“报告为我们下一步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始终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秉持‘链接中以、赋能创新’的初心使命,紧扣常州‘532’发展战略和‘两湖’创新区战略部署,真正把园区打造成中以两国创新合作‘皇冠上最闪亮的宝石’。”

作为国内唯一由中以两国政府签约共建的创新示范园区,中以常州创新园紧扣创新这一主线,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实施专项共建合作计划,瞄准从“0”到“1”的原始创新,推动从“1”到“100”的技术孵化,催生从“100”到“10000”的产业裂变,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创新生态在园区加速形成。

创新平台建设精准对接,推动技术落地转化。江苏省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园区推进中以创新合作的核心载体,通过打造开放创新平台,打通中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通道。研究院副院长陈逸说:“二十大报告为我们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继续聚焦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色列科技创新企业发展需求,通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孵化加速、人才培育‘四驾马车’齐头并进,全力培育创新动能。”

森以创新中心是园区引进的第一批科技企业之一,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借助森以创新中心,结合中国市场需求,引进以色列先进技术成果开发全新一代“全腔镜端端专用吻合器”,现已完成样品落地。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森以创新中心研发中心主任刘宇欣研读报告后备受鼓舞,他说:“报告再次强调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出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为每一位科技工作者赋予了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

72.5平方公里“一核一区”整体创新区恢弘起势,中以常州创新园正以“争当中以全面创新合作领航者”为使命,向全球创新者敞开怀抱。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市中心,中以常州创新园设立以色列江苏创新中心,“零距离”对接一线资源,园区外派驻以团队在中国驻以使馆指导下,正加紧开展各项工作。

坚守实业一线 抓好项目招引

记者 钱飞 通讯员 邱玉珊 笪强

“我今天来贵校,一方面是希望借助高校人才智库,深度拓展产业发展课题研究;另一方面是为奇美化工、索普集团、北汽麦格纳等几家企业寻求高技能人才。”10月20日,镇江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谈沁磊带队前往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就化工、汽车相关专业设置模式以及产业人才培育事宜,与校方进行研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对我们发改部门来说,就是要始终把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全力以赴谋项目、扩投资、稳经济、稳预期,以高质量的项目招引建设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能。”谈沁磊说。

今年1—9月,镇江9个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5.5亿元,完成下达年度计划的88.2%,超序时13.2个百分点,其中7个新建项目全部实现开工;全市220个市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55.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1.7%,超序时6.7个百分点,其中129个新建项目全部实现开工。“接下来,将精准落实优质重大项目、‘四群八链’重点产业项目要素资源保障,持续深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加快推动开发园区共建共享机制落地落实。”谈沁磊说,镇江市发改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扎实实做好项目招引。

“江苏智造”加“数”前行

杨 丽

“大生集团即将建成智慧纺纱工厂,投产后万锭用工将少于10人,生产效率比此前的数字化车间将再提高20%,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生产方式转变成智能化、数字化的高效率生产。”党的二十大代表、江苏大生集团数字化车间副主任李兰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化改造让这座由张謇先生因实业报国梦而创办的百年老厂焕发新生机。

百年老厂的嬗变,是江苏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的生动缩影。实体经济是江苏的家底,制造业是江苏的根基。制造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超八成,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现智能化、绿色化生产,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江苏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通过创新与数字赋能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对5万多家规上制造业企业进行了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拥有8家全球“灯塔工厂”,建成138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1639个示范车间。传统制造企业加“数”前行,开创“江苏智造”新图景。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制造业;重点、难点和出路都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依然存在实体经济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只有持续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才能为传统产业提高度、增厚度、拉长度,助力高质量发展。

产业转型,实质是人的转型。没有创新人才队伍,再先进的科技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创新创业的企业家,需要掌握核心技术的科研人员,以及一大批掌握现代生产制造技术的产业工人。企业转型升级,人才是关键。正如电装天电子(无锡)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袁彩凤代表所言,从只需要准确熟练操作打螺丝钉等基础技术工种,到现在尝试学习编程代码、调试智能流水线提高生产效率,传统车间一线产业工人的技能也在“升级”。

发展不停歇,转型不止步。对传统产业而言,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刚刚上了轨道、有了势头。实现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升级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它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主体是企业,但需要多方各司其职、良性互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责、金融保障、机构支撑的局面,推动这项工作早日见实效,助力“江苏智造”跑出“加速度”。

标签:
责任编辑:马燕 崔欣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