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效能,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家园
2022-10-22 07:02: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基层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在垃圾分类、群租房整治、居民议事制度建立等领域,社区与居民携手探索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新模式。“居住环境越来越好”,这不仅仅是城乡居民们朴素的愿望,更在多方探索中逐渐成为现实。今天的“二十大时光”,让我们走进社区和乡村,见证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美丽家园是如何打造的。

小区议事,议出“七彩驿站”

□ 本报记者 鹿琳 陈雨薇

“刮风下雨时,再也不用带着孩子去地下车库遛弯了”“文体娱乐区,就是为我们舞蹈队打造的”……10月21日上午10时许,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街道升龙公园道桦园小区很是热闹,不少居民参观“七彩驿站”,畅想美好生活。

“‘七彩驿站’是社区利用物业办公用房和为民服务专项资金,打造的小区居民活动阵地。”洲岛紫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吴彬介绍,驿站怎么打造,社区先后召开近10场居民议事会,大到立项和空间规划,小到墙面标语字体和颜色,都是居民自己说了算。“可以说,‘七彩驿站’就是居民议出来的。”

桦园小区交付已3年,为高档商品房小区,因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楼上楼下不知名、隔邻隔居不知姓”现象普遍存在。居民和社区的联系也较为松散,导致一些工作难以开展,小区“12345”工单量居高不下。今年3月,吴彬到洲岛紫园社区任职后,第一件事就是对辖区进行多轮走访,当时多位居民反映,园区活动用房事先未列入规划,居民一直缺少活动场地,特别是阴雨天气,小朋友只能在地下车库玩耍,尾气、粉尘不仅影响健康,车辆进出频繁还存在安全隐患。社区将打造居民活动阵地列入年度民生实事。

阵地怎么打造?社区让居民充分表达意见。今年4月15日召开的首场居民议事会上,业委会主任崇敏说,“建设活动室是好事,但装修要注重安全、环保、防滑、易清洁,尤其要综合考虑儿童、老人等特殊群体,突出无障碍、安全设计要求。”业主代表周爱玲提出,“物业办公用房位于一楼,改造过程和使用后可能会对楼上居民生活、休息产生影响,开工前要征求2楼、3楼业主的同意。”居民“七嘴八舌”的意见,社区全部进行记录。改造过程中,社区还聘请热心居民担任监督员,既全面监督工程进展,又收集居民意见反馈给社区和施工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基层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吴彬说,一场场议事会,让邻里关系更亲近了,居民与社区的黏性也增强了,最近社区招募维持核酸采样秩序的志愿者,微信群里发出通知后,不少居民踊跃报名。议事过程中,社区还涌现出一批积极分子,被选配为楼栋长,成为居民与社区、物业沟通交流的桥梁。以“七彩驿站”打造为始,洲岛紫园社区将探索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管理服务模式。

10月底,“七彩驿站”即将面向居民开放使用,社区正紧锣密鼓筹划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七彩嘉年华”系列活动。吴彬说,“届时居民可以在驿站内排练和创作,如果反响较好,明年社区将在辖区6个园区各打造一处‘七彩驿站’,彻底解决居民‘想活动无场所,有场所无活动’问题。”

邻里共治,挖出共富“金矿”

□ 本报记者 倪方方 通讯员 鞠浩

“两村的葡萄种植园大棚怎么改,大家一起拿个方案。”这两天,太仓市浏河镇浏南村党委书记胡静艺,一直忙着和上海市嘉定区华亭镇毛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郁林林商量“乐农庄园”二期项目方案细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我们已经尝到甜头。”胡静艺说,横跨沪太两地的“乐农庄园”一期2020年开业,30多个浏南村村民在采摘园干活,大多是五六十岁,平均每人年增收2.5万元。二期项目上马后,更多人会有活干。

浏河镇地处沪太毗邻区,镇域有13.8公里省界线,对面是上海的嘉定、宝山。两地人缘相亲、经济相融,但边界治理痛点难点也不少。用胡静艺的话说,两地是“不打不相识”。浏南村的一家五金作坊因“散乱污”被叫停,但老板拒不腾退。“作坊地处两村交界,毛桥村人不满,我们村也有怨言。”胡静艺说,他为此召集议事会,法律顾问以案说法,调解员从中协调,老板自愿搬离。

多年互动下来,两村建立“邻里共治”跨省行动支部,在河道疏浚、垃圾管理、疫情防控等方面一起想办法,同步行动,双方越走越近,两村村民找到了“唇齿相依”的感觉。胡静艺最直观的感受是,“两省交界处,一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正在形成。”

最近,浏南村征集“援法议事”议题时,18组陈家宅村民唐玉泉提出,陈家宅村与毛桥村交界小道只有2米多宽,人车并行,很不方便。路一边是池塘,另一边是企业围墙,能不能和毛桥村商量拆段围墙拓路。“路是毛桥村的,围墙是上海企业的。”胡静艺有点顾虑,但考虑村民出行不便,他在两村共同议事时还是提到这件事,毛桥村当场积极回应。现在,企业答应拆掉围墙,把路拓宽。

“我们在共治默契中‘挖’到了共富的金矿!”胡静艺说,村里已清退“散乱污”企业30多家,腾出建设用地250多亩,打算发展农文旅项目。隔壁的东仓村也参加进来,两村将和上海方面进一步合作,形成拥有更大规模民宿、田间步道、林果采摘的乡村聚落。

“隔河相望,从我家就能看到你家。”现在,两地村民见面,常常这样打趣。到浏南村跳广场舞,也成了毛桥村村民的新时尚。

倾听民声,办好“关键小事”

□ 本报记者 王俊杰

10月20日上午10点,刚把手头上的工作安排好,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街道玲珑湾社区党委书记宋爱清,急匆匆赶到2区16幢楼下,和这里的网格员徐容碰头一起查看施工现场和工人项目部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

这里的房屋建成十多年了,架空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宋爱清在走访时听到多个业主反映这个情况,她耐心与各位业主沟通,最终做通大伙工作,业主表示愿意自筹资金进行改造。这两天,改造工程刚刚开始,宋爱清放心不下,每天都要来这里盯一盯进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这让我们基层工作者倍感振奋,干劲更足。”宋爱清说,这两天,她也结合自己的工作在心里琢磨,怎么畅通好百姓表达、解决好百姓关注的“关键小事”。

玲珑湾社区是老旧开放式小区,由11个“组团式”小区组成,常住人口1.6万余人,开放的社区形态为基层治理带来不小挑战。2014年,玲珑湾社区引入网格治理,由4个党支部统筹管理整个社区工作。

“此前的网格治理是大而粗的,处理的内容也比较单一,随着居民需求更细化、更繁杂,必须向精而细进行转变。”宋爱清介绍,按照地域相近、户数相等原则,玲珑湾社区划分8个基础网格、2个专属网格,并将支部建立在网格上,成立8个行动支部,服务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基础上,宋爱清带领网格员建立走访联系、协商议事、反馈流转、跟踪问效四项运行机制,从前端的走访到最终的问效,对居民问题的处理形成闭环。

在听取民声上,宋爱清想出更多的主意。前不久,玲珑湾社区党委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搜集居民的意见建议。经梳理,物业管理、小区设施设备改造、监控系统更换等方面是居民最关注的问题。

“我们将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处理,最终会进行跟踪问效,事情解决得好不好要看百姓满不满意。”宋爱清表示,社区将通过完善“社区党委、党支部、行动支部、楼栋党小组”的治理体系,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从而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

就在说话间隙,一个电话打来,原来是网格员反映消防管线开挖及管道安装问题,需要到现场与施工团队协调。放下电话,宋爱清连忙赶了过去。

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

□ 本报记者 白 雪

“我们每天到小区环保屋分类投垃圾,投放厨余垃圾可获得积分,拿积分能兑换生活用品。环保屋还是‘两网融合’资源回收驿站,纸盒等可回收物送过来,工作人员会称重付钱,大家分类积极性很高。”10月21日上午,南京市栖霞区燕归苑小区居民陈女士说,每天早上6点多,就看到收运人员来清运垃圾,厨余垃圾每天运一次,其他垃圾运两次。垃圾运走后,负责运营管理的第三方公司工作人员会清洗、打扫环保屋,“垃圾分类后,小区环境越来越好”。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百姓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栖霞区城管局副局长徐广忠介绍,自2020年11月1日南京实施垃圾强制分类以来,栖霞区通过高标准设施建设、高频次宣传引导、高质量运行管理等强有力的手段,在前端投放收集、中端收运转运、末端处置利用等各环节打造闭环体系,垃圾分类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成效显著提高,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由原先的20%增长至9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报告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内容,令我们备受鼓舞。”南京市城管局环卫处副处长龙瑞表示,培养垃圾分类习惯,是一个长期过程。南京垃圾分类工作仍处在不平衡、不充分、有反复的“拉锯”阶段,未来将持续做好宣传教育引导,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资源化处理能力,打好垃圾分类持久战,助力美丽家园建设。

徐广忠表示,栖霞区将继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一方面,聚焦习惯养成,持之以恒推进全民参与。在强化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奖惩机制,着力增强法规约束力,促使垃圾分类真正成为每个人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另一方面,聚焦“两网融合”,整合资源抓体系优化。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作用,以街道为单位整合区内回收资源,规范收运队伍,新建区级大件垃圾分拣利用中心,逐步实现资源回收行业一体化运作。此外,聚焦精细管理,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和网格化作用,强化科技赋能,借鉴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提升垃圾分类全流程精准监管能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

群租房有了“安全监管员”

□ 本报记者 魏 琳

10月20日,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林陆巷社区华巷10号的房东华明娟来到自家对外出租的房屋里仔细查看电器、燃气等设施。前段时间,她因出租房管理到位,获得了社区的奖励,这让她十分开心。

林陆巷社区的华巷是典型的城郊接合部,流动人口较多,租金低廉的群租房成为他们的首选,但群租房的安全管理仅靠政府和社区工作人员难以落实到位。去年9月,在广泛听取居民和租客意见的基础上,《林陆巷社区群租房房东管理职责》应运而生,要求房东向社区缴纳一笔安全保证金,房东若在一年内对群租房管理工作负起责任,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社区对其进行一定奖励;若发生安全事故或消防设施丢失、破损,租住人员信息登记不完善等则按照规定扣除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林陆巷社区党总支书记欧云凯介绍,一年多来,不少房东从有抵触情绪到主动担起责任,社区群租房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租户的生活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通过实行奖罚制度,压实房东监管责任,为群租房安全增添有力保障,同时也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欧云凯说。

房东华明娟也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们的想法很简单,收收房租就行了,但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群租房安全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再加上社区工作人员和派出所民警对我们耐心劝说,让我意识到不能总做甩手掌柜,要负起应有的责任。”

标签:
责任编辑:陈康 崔欣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