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书写精彩答卷 实干开创美好未来
2022-10-23 10:3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昨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大会强调,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

在田间地头、科研院所、项目现场……连日来,广大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以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越来越好的生活。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让我们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构建创新生态,打造领军型企业

记者 张宇熠

通讯员 史晴安

“别的企业申请常州市‘创新贷’几乎‘秒过’,我们企业咋一直显示‘在审核’?”10月20日下午,溧阳市科技局办公室来了一位客户。溧阳市科技局高新科科长施兆祥耐心提议他现场登录常州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重演申报流程,才知道来客是一名银行客户经理,负责帮助企业申请“创新贷”。

经过反复操作,施兆祥发现一处疑点:审批界面上企业性质显示“3”,该经理却表示自己从未填写过这个栏目。施兆祥根据经验分析:“一些平台系统在升级过程中,会对某些模块进行增加或者删除,导致企业信息无法自动匹配,这往往是被忽略的一环。”该名经理更新企业基础信息后,平台迅速通过了贷款审核。

细碎如为企业申报贷款,压力如向上争取政策扶持,溧阳如何深化构建科技创新“大生态”,才能让各类专精特新、高新技术、科技型中小企业扎根生长?溧阳市科技局副局长杨航表示,围绕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溧阳积极构建县域科技创新生态。在溧阳重点发力的动力电池、智能电网、高端装备等领域,民营企业是主力军,服务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就是服务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当前,我们以企业为主体实施技术提升行动,组建主导产业、骨干企业研发联盟,制定出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加速打造一批科技创新行业领军型企业。”杨航告诉记者,今年溧阳有3家企业项目共获得5300万元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

其中,由溧阳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高功率钠离子储能电池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研发”项目获得1300万元经费资助。该项目申报负责人胡友莉说:“申报前期,市科技局工作人员上门辅导,细致到对经费设置都做了科学研判。”

让创新引领成为服务常态,杨航表示:“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小科技’向‘全面创新’转变,促进‘拼优惠’向‘再造环境’跃升,铺设‘科研强’到‘产业集群’路径,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与韧性。”

溧阳市科技局依托创新平台和链主企业,进一步完善打造“链通溧阳”科技服务平台,持续开展各项创新协同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171家,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重庆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等13家高端创新平台成功孵化天目先导、紫宸新材料等潜在独角兽企业。

攻关医药前沿,造福更多患者

记者 蔡姝雯 张宣 程晓琳

10月18日,南京市重点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金斯瑞生物科技公司生命科学类试剂研发生产大楼主体封顶,将全力打造总集成总承包的生命科学研发服务平台,助力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继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在医学界,细胞与基因治疗已被普遍认为是最有可能治愈癌症的先进治疗方法。“作为细胞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原材料,纳米、微米级大小的生物磁珠直接关系着实验研究或临床治疗。”金斯瑞生命科学事业群首席运营官、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钱红告诉记者,细胞分选是整个细胞治疗的关键环节,但我国目前还存在细胞分选磁珠等关键原材料短缺等问题,必须进行该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磁珠由微小的氧化铁颗粒(20-30纳米)组成,将抗体偶联到纳米级磁珠表面的难度极高。经过持续攻坚,金斯瑞近日终于自主研发出细胞分选磁珠,并已从科研级别转化为临床级别。“该成果有望实现细胞分选领域最重要原材料的国产化,通过搭配已有的抗体自主研发平台,可以大大降低细胞分选磁珠的成本,给更多患者带来希望。”钱红说。

近年来,我省将生物医药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培育,聚焦生物医药领域重大科学前沿或重大产业前瞻问题攻坚克难,强化原始创新,支持创新药品研发,培育壮大创新型领军企业,产值规模已占全国1/6,入选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前50强的园区数量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未来,我们将依托技术基础和平台优势,继续锚定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持续提升创新能力。”钱红表示,公司将在人才储备、创新研发、硬件设施等核心能力上持续投入,不断积蓄势能,为未来发展打造更强竞争力,为加速国内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发展添砖加瓦。

记者了解到,金斯瑞生命科学类试剂研发生产大楼项目一期工程完工后,将建成可满足科学研发及生产的高标准厂房和中心仓库。未来,该项目将最大程度发挥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我国生物科技公司从基因、多肽、蛋白、抗体等生命科学试剂服务到生物药开发的上下游联通,大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助力中国医药抢占全球生物制药高地。

服务上“云”端,绘就好“丰”景

记者 赵晓勇 通讯员 王永明

10月22日,泰州市姜堰区娄庄镇先进村一组德余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的稻田里,一棵棵水稻籽粒饱满。“水稻还有两三天就可以收割,估计每亩能收1200斤。”农场主曹德余说,过去每到农忙时节,农作物秸秆处理便成了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如今,“老袁说农事”推荐的水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帮了大忙,把老百姓头疼的“废物”变成了宝贝。

曹德余说的“老袁说农事”,是泰州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袁志章创办的农技推广公众号。“应用新媒体时代更受老百姓欢迎的线上服务新模式,打通农技推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袁志章说,多年来,他积极引进推广优质高产稻麦新品种,除了深入田头,还在抖音、微信等平台在线讲解农业生产技术,广受群众“点赞”。

泰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蒋向荣说,得益于一批常年奔波在一线的农技推广人,泰州市粮食单产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并在全省率先建成“吨粮市”。泰州加速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到田入塘,全市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曹德余说,他从事农业生产20多年,深深懂得种粮就得插上科技“翅膀”,“老袁说农事”他每期都看,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一学就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蒋向荣说,他们将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把稳产保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和要求落实到田间地头,精准施策、精细服务,扛起粮食主产区责任担当,努力绘就农村好“丰”景。

种下好“味稻”,富民更给力

记者 张韦 李源

金秋十月,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千亩稻田一望无际。为了保证大米口感更接近于自然日晒的效果,扬州金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西伟投资的低温烘干工厂这几天进入最后调试。

“党的二十大报告给咱吃下‘定心丸’,做好农业带领乡亲共同富裕的干劲儿更足了。”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稻谷,王西伟难掩兴奋:“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说到‘新农人’的心坎里,更给我们提出新考题。”

5年前,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的王西伟放弃年薪百万的销售工作,回到家乡当起“新农人”。“虽说‘隔行如隔山’,但‘隔行不隔理’。”王西伟笑言,正因为自己有商业销售的经历,看问题才有新视角:“人们总对蔬菜、水果的新鲜度特别重视,对大米却没有这类概念。”他买来市面上各种品牌的大米一一比对后,决定了自己的创业方向——当季米。正是这三个字,让鲜稻现磨的苏扬当季米“锁鲜包”一跃成为市场黑马。

“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在王西伟心中,父亲做农业是简单“做加法”,追求规模和数量;自己则是“做减法”,更追求质量和附加值。他引进五常大米加工生产线,采用多级冷碾技术,历经130多道小程序、58个小时,只为端出一碗好饭;通过对两万多吨稻谷进行实验,成功调试出最合适的加工参数,让大米既有卖相又保留香味与营养。

如今,乡村振兴愿景变成王西伟的积极实践:建成水稻实验基地4000亩,流转土地近3万亩,发展订单种植4万亩;带动周边数百农户共同致富,人均年收入5万元,公司总营收过亿元,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标准化”的现代农业发展经营模式。

身为乡村振兴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王西伟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将完善好‘味稻’前后端产业链,先进行前端延伸,力争5年内流转10万亩耕地;后端拓展深加工,生产制作即食类米饭等系列产品。”王西伟表示,将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帮助更多的乡亲享受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实现共同富裕。

农田高标准,不再“望天收”

通讯员 谢辉 陈佳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让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滨河村村民看到了家乡更加美好的前景,信心更足了。

10月22日,走在滨河村干净整洁的乡间小路上,两边是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田,稻香四溢。水稻种植大户陈尧顺,骑着电动车,在田头观察水稻长势。“工人和大型机械早就联系好了,月底就能开镰,产量不会低!”看着沉甸甸的稻穗,陈尧顺难掩喜悦,“今年高温和干旱十分罕见,但对我家水稻基本没有影响。”这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他流转承包的320亩稻田,现在是旱能浇、涝能排,不再靠天吃饭。

陈尧顺指着眼前一大片金黄的稻浪,边走边介绍:“我们滨河村是远近闻名的高效农业发展的腹地,还是全国驰名商标‘岔河大米’的原产地,优质‘南粳9108’畅销全国。与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同,现在种地轻松多了,大部分活机械代替了人工。”

滨河村7745亩耕地中,已有5000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600多亩流转给大户种植。村里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满足村民从育秧、机耕、施肥、机插、飞防、收割、仓储到烘干的“一条龙”式机械化服务。村党委书记石玉喜介绍:“村里除了稻米远近闻名,还利用毗邻白马湖、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全村现有1000亩稻虾共养、170多亩浅水菱角、200多亩荷藕、220亩芡实。”依托特色农产品,村里成立一季壹鲜电子商务平台,将莲藕、芡实、菱角搬上网销售。“两条腿”走路致富快,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3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4万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现在的滨河村,村民富了、环境美了。“早些年,还是一麦一稻打天下,各家守着几亩低洼不平的地,效益非常低微。”石玉喜说,转机发生在这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对农田建设的投资力度,村里抓住机遇,建泵站、排灌渠,硬化道路、改造电网,打造高标准农田。“投入1000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亩,200万元建设生态河道7公里,190万元加固完善防汛圩堤700米,每年投入15万元支持‘五位一体管护’……”

“像过去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一样,我们现在也要乘着党的二十大东风,利用国家更好的政策,进一步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拓展电商平台,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村民更富足、村庄更美丽。”石玉喜表示。

“撸起袖子加油干!”

记者 陈明慧

这几日,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C3标施工现场,76名建设者正全面投入桥梁下部结构安装和进山段道路施工任务,一条沿仙新路架设、向北与跨江特大桥连接的“卧波长龙”雏形初现。

“撸起袖子加油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者,我们备受鼓舞、加倍奋进。”项目总指挥、中建安装南京公司路桥事业部党支部书记杨玉吉和工友们一起观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后,以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迅速投身到建设工作中。

仙新路过江通道项目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和南京市高快速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联系南京江南和江北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极大缓解过江交通压力,全面改善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出行条件,为海港枢纽经济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作为驻地江苏的中央企业,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专门成立党员突击队,全面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击队党员在生产、技术等关键岗位挑大梁,带头吃住在现场,全力以赴抢抓施工进度。”杨玉吉说,作为江苏省首个装配式公路桥梁工程、江苏省重大交通工程和重点民生工程312国道改扩建主线高架桥的建设队伍,中建安装南京公司路桥事业部有着成熟的装配式桥梁工程施工经验,已先后克服大型超限构件运输、预制构件分节段预制、错综复杂管线保护、受限空间现浇箱梁作业、桥梁基础施工涉铁保护等困难,创新应用钢筋模块化工厂生产、桥梁结构预制拼装等先进施工工艺。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埋头苦干,聚焦基础设施工程的工业化发展,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致力推进预制拼装技术的应用,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安装力量。

标签:
责任编辑:王迅 崔欣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