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这十年来,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交通强国试点任务工作要求,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生态、文明深度融合发展为导向,全方位系统构建“农村公路+”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南京、苏州、南通3市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南京溧水等20个县(市、区)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数量居全国第一;无锡宜兴等5个县(市、区)创成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数量居全国前列。
如今,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江苏“四好农村路”发展的最新主题。
乡村产业因路更兴
“以前,我们种植的杭椒、西红柿等时令蔬菜,因交通不畅,一直叫好不叫座。”海门市余东镇长圩村村民们说,随着农村公路的建设,村里组建起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起超1000亩的时鲜蔬菜园,现在平均每天有近20吨的各种蔬菜运往上海、苏州等各地市场。如今,借助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海门每年仅运往上海的农产品就超30亿元。此外,当地以农村公路支撑形成涵盖“织、染、印、成品、研发、物流”的完整家纺产业链,家纺产业已经成为海门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是海门区三大千亿级产业之一。
近年来,江苏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按照产业兴旺要求,深化“农村公路+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激活农村发展资源,实现“公路通、百业兴”。截至2021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规模超14万公里,全省二级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达到20%,列各省区第一,率先实现建制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农村公路路网“微循环”更加安全畅通,乡镇至普通国省道、行政村至县道、自然村至等级公路平均时间分别达到20分钟、12分钟、6分钟,进一步强化农村公路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
农村公路的建设也为乡村旅游带来新路径,给农村地区带来旅游消费人群,公路沿线村民依托农村公路和游客资源,成功兴办农家乐、民宿等特色服务项目,吸引了一大批乡村游客。全省乡村旅游人数超过4亿人次、年均增长16%,乡村旅游收入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1%。
乡容乡貌因路更美
从杉野风光到滩涂秘境,盐城旅游公路1号线串联起国家级中小城镇生态实验区弶港镇、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条子泥、全国生态文化村巴斗村……通过人和景的融合、静和动的交错,让前来旅游观光的人流连忘返……
盐城旅游公路1号线东台段全长50公里,依托202县道蹲麋线、301县道东蹲线、201县道海堤线、308县道弶富线,当地在建设旅游公路1号线时,坚持生态选线,为避让候鸟栖息的生态保护区,选取了绕行3公里的线路,途经的森林、湿地、保护区的各项环境指标未受任何不利影响。
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过程中,江苏始终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理念贯穿到农村交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编制出台《江苏省美丽农村路建设导则》,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的衔接,实现路域环境整治与人居环境整治同步实施;全省农村公路绿色发展水平、路面旧料循环利用率明显提高,农村公路优良路率达到90%,主要路况指标居全国领先,基本实现县县都有美丽农村路。连云港的大桅尖路、南京市溧水区的郭云线、徐州市铜山区的单棠线等,入选“全国美丽乡村路”。兴化“千垛美路”、东台旅游公路1号线入选全国最具人气的路,常州金坛“绿野仙踪”线入选全国最有诗意的路。
绿色农路、美丽农路的建设带动了沿线环境绿化、洁化、美化,打造形成了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使得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明显提高。
乡风乡情因路更淳
“这条路畅通舒适,我这一路骑了大概半小时,一边骑行,一边看着这么美的太湖风景,感觉真棒!”骑行运动爱好者刘烨感慨地说,平坦畅通的环太湖农村公路让他竖起了大拇指。作为一名骑行运动爱好者,刘烨还注意到了环太湖农村公路为骑行者划分了专用车道并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顺着这条路我还能骑到浙江去,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沿途还有很多安全道路标识,安全也得到了保障!”这条被骑行爱好者纷纷点赞的环太湖农村公路,已然成了网红打卡之路。
作为文化大省,江苏历来注重做好“文化”文章,讲好“文化”故事。在满足老百姓对交通出行的基本要求后,农村公路被广泛地赋予了文化属性。党建文化、传统建筑、乡村文化、地域风貌、民族特色等被有机地融入到农村公路建设中。
以文化为要,由苏州、无锡、常州、湖州等江浙两省四市携手打造的环太湖“四好农村路”一体化建设全国示范路,覆盖国家级传统村落、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镇30余个,向人们展示了吴越历史文化、太湖地域文化、旅游文化、公路行业文化、红色文化等5种文化,成为了传播文化的新标志、新名片。
近年来,江苏相继开展了“我家门口那条路”江苏展示周、“我们的小康路”、“骑行江苏,看美丽农路”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打造农村公路马拉松、自行车等品牌赛事,吸引了人民群众沉浸式体验农村公路文化。“我家门口那条路”江苏展示周活动网络点击量达1.4亿人次,获得社会广泛关注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乡村治理因路更好
“各位乡亲,这是我专门为富民路设置的信箱,以后大家对富民路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发现这条路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写下来投到信箱中,我会定期来开箱。大家可以对我的路长工作多提意见,我也向大家保证,你们提的建议,我一定认真落实,你们反映的问题,我一定第一时间解决……”近日,海安市高新区孙庄街道富民路上,海安市孙庄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孙庄街道总路长周海冰指着路边竖立的一只信箱,向村民们讲解信箱的用途。这是海安农村公路管理实施“路长制”以来,路边出现的第一只“路长信箱”,信箱虽小,却是基层路长的智慧体现。海安孙庄镇的“路长信箱”,更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全国路长制15个范例之一。
近年来,《江苏省农村公路条例》《江苏省公路条例》(修正案)等相继出台实施。其中,《江苏省农村公路条例》在全国首次将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写入地方法规,明确了村道的法律地位,将村道管理、应急管理、监控设施、导航服务等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纳入地方公路法制体系,为推动我省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县有综合执法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基本建立,路产路权得到有效保护,爱路护路的乡(村)规民约制定率基本全覆盖,农村公路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
同时,依托江苏省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网一平台”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平台,全省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有力推动了公路资产数字化、工程监管精准化、路网监控可视化、养护管理智能化、运营服务优质化、决策分析科学化。
农民群众因路更富
“通过直播,预计今年销量增加四成。”在无锡阳山镇火炬村“蜜桃匠”电商基地内,村民陆钰琳拿起计算器认真计算后说。
目前,阳山镇共有6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集聚了100多家电商平台。预计今年阳山水蜜桃产量比去年增加两至三成,其中线上销售比例将从30%提高至50%,镇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在农产品快速产业化、电商化的背后,密如蛛网的农村公路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盘活了农村地区的特色资源,成为实现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
江苏农村公路与经济社会加快融合发展,在全国率先创新形成以苏州、南通、盐城、沭阳、溧阳等为代表的“农村公路+产业、+旅游、+电商、+生态、+文化”融合发展品牌样板,率先在全省82个涉农县(市、区)创建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农村公路品牌;建成丰县、如皋、盐都等13个农村物流示范县,在全国率先实现县级农村物流中心覆盖率、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三个100%。
如今,江苏“四好农村路”成为盘活农村资源优势的“振兴路”。农村公路建设让农村特产、农村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农村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农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全省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达到8.76%,高于城市居民人均收入7.54%的年均增长,到2021年底,全省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68万元。
同时,各地积极开发“四好农村路”就业岗位3.69万个,拓宽了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渠道,促进农民群众增收。例如,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试点开展“合作社+农户”养路护路模式,委托芝山村南京石燕农地股份合作社开展辖区内135公里农村公路日常保洁工作,石燕农地股份合作社专门成立农路管养队,该合作社为本地村民提供了20个工作岗位,人均年收入达6万元。盐都区自“四好农村路”建设以来,为350名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农民群众发放工资7600万元,每年人均创收约3.1万元。
展望未来,江苏将加快构建 “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推动乡村振兴和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提供强力支撑,更加坚定地让农村公路成为党与群众的连心桥、群众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