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南京这群环保“特种兵”嗅辨师:不能抽烟喝酒,甚至不能用香皂
2022-08-10 17:28:00  来源:扬子晚报网  
1
听新闻

嗅辨师,对普通大众而言,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2018年年底,步入石化行业两年后的刘雨辰,通过主动申请成为环保管理岗的正式一员,其中的一项工作就是嗅辨出现场设备的异味气体。在高精尖设备日益完善的今天,为何还需要人工来发现有毒有害气体,进而排除环境风险?难道人鼻子能比仪器设备还要灵敏?记者采访走近这群环保“特种兵”。

六点多起床,简单洗漱后,从甘家巷开车13公里左右到达单位南京市金陵石化,到岗后,HSE(安全/环保/职业健康)工程师刘雨辰就开始了每天的现场检查,当然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嗅辨师。嗅辨师,顾名思义,是靠鼻子“嗅”出异味气体的种类或浓度,并进行专业测定的岗位,又被坊间称作寻味治污的环保“特种兵”。在每一个环境监测中的异味嗅辨现场,嗅辨师的鼻子,可以为异味污染执法收集第一手资料。不仅如此,在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副处长袁进辉看来,随着嗅辨师走近公众视野,现场嗅辨的职能不断凸显,可以进一步推动现行的“排放标准”治理体系向“群众感受”治理体系转变,以人的感受展开环境问题的治理。

“我们运营部有七套装置,每天基本上每个装置我都要跑上一轮,大约花费两个小时左右。这个过程中,我就需要发挥嗅辨师的作用,确认现场是否有漏点,靠嗅觉溯源‘跑冒滴漏’的地方。”刘雨辰告诉记者,“像我们的生产装置里面的介质较多,一旦发生泄漏没有及时发现的话,可能会演变成严重事故,所以嗅辨师的职责很关键。”

“我父母是学化工的,那个年代还没有嗅辨师。但有时候聊天,我会听到那时就有人通过鼻子了解机泵现场运转情况,还会拿着类似医生听诊器一样的仪器设备去听,这对我来说很有意思。”刘雨辰说。

同样是嗅辨师,同样是“90后”,扬子石化水厂净一车间工艺员宋孝杰在念完10年环境工程专业的南京大学本硕博后,他没有想到两年后,自己也会成为一名嗅辨师。走上岗位的两年,宋孝杰发现自己不仅对车间的工艺流程上手很快,同时对气体也很敏锐。过人的能力让宋孝杰成为单位嗅辨师团队的一员。不仅如此,在扬子石化自己推出的视频短节目《环保博士说》中,第一期的主人公就是他,下面的留言满是“宋博士666”“给宋博士打call”……

“其实市面上大多数的仪器,不论是光感的传感器,还是质谱传感器,它都是对单一组分进行精准识别。但在现场检查中的‘臭气’,可能会包含硫、氨或者多环的气体等多种物质,这时候我们的鼻子就像一个‘中央处理器’,一一识别出所包含的物质,从而锁定可能会泄漏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嗅觉要比只能一个个识别单一气体含量的仪器要灵敏一些。” 宋孝杰向记者解释道。

为了能让“鼻子”每天能高效“上岗”,很多嗅辨师除了不能熬夜以外,还有更多不同于常人的苛刻要求。“嗅辨师不能抽烟喝酒,像火锅这类辛辣的食物也不能吃。我们日常的现场检查类似一种‘定性’的任务,就是通过嗅觉识别出是否有危险气体泄漏,而在执行‘定量’的任务,就是需要嗅出大致浓度时,在前一天,我一般会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一个比较积极的水平,因为状态好不好也会对执行的任务有所影响。”刘雨辰向记者解释道。宋孝杰为了保持嗅觉“在线”,在生活中也比较克制。“再炎热的时候,我都会坚持开客厅的空调,避免卧室的空调直吹。嗅辨师不能有鼻炎,所以我平时作息、饮食都很注意。一些女性嗅辨师,在执行任务时,也不能化妆、涂指甲油,甚至有时也不能用香皂。”

近年来,在石化行业,人工嗅辨逐渐成为企业在VOCs管控体系中的又一溯源排查方法,岗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记者了解到,今年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培训了一批“新晋嗅辨师”,这群来自南京石化行业的员工组成了全国首支石化行业嗅辨师队伍。这支队伍里有一线的工人,也有管理层的干部,宋孝杰和刘雨辰都是其中的成员。“这就是我刚拿到不久的嗅辨师资格证。”刘雨辰笑着告诉记者,“随着公众对环境的期待越来越高,我想我们的队伍会越来越庞大,未来,我们嗅辨师的出场率肯定也会随之越来越高。”

扬子晚报网/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校对 李海慧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