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 融合基层力量 共建共治共享
2022-11-21 14:16:00  来源:山西日报  
1
听新闻

时至冬日,汾水不改往日波。11月19日,在静乐县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记者见到了胡林花大娘老两口,他们正悠闲地散步,雪白的头发在人群中甚是显眼。她家住在小康苑小区,和公园隔了一条马路,“我们是从山里移民搬迁下来的,小区门口有社区服务中心还有警务室,环境又好又安全,下午有了空闲就下楼转转。”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静乐县以“融”字当头,将派出所警务体制改革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整合基层力量,推出“1+2+N”综治模式,开拓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新格局。

走进位于小康苑小区东门的梅苑社区警务室,正在值班的是杜怀珠,接待台前的值班日志上,一连几天都是有关疫情防控的内容。他今年62岁,退休前是静乐县法院政治部主任,现在的身份则是警务室社区服务队队长。几天前县城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派出所民警们都紧急赶往防控一线执勤。作为县委政法委返聘到社区警务室的工作人员,杜怀珠这几天坚守岗位,和从县统计局局长岗位上退休的老同志巩书田一道组织志愿者和网格员,配合社区做好核酸检测,给社区里在家参加线上学习的学生们做好心理辅导。

“你看,县城恢复正常秩序了,社区广场上健身的健身、下棋的下棋,多祥和。”站在警务室二楼向下看,杜怀珠感慨地说。

所谓“1+2+N”综治模式,就是指一个警务室里配备一名民警加两名辅警,再加上网格员、小区楼长、保安、村治保员、志愿者、社工等人员,在不增加额外财政投入的情况下,形成以公安力量为主、融合多方力量的综治格局,提高群众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基层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完善和能力提升的高质量发展。

新的模式带来新变化,胡林花大娘感触很深。

小康苑住着来自静乐县11个乡镇的整村易地搬迁居民,23栋楼里住着3106口人。2019年建成后,11月份开始入住。陌生的环境,全新的生活方式,出现最多的是邻里纠纷。今年有户搬迁户竟然在楼上养起了鸡。虽说住在顶楼,可养在楼道里,夏天一进楼扑鼻就是鸡粪味,让整栋楼的人都很有意见。

正在大家犯愁之时,静乐县率先在小康苑所在的梅苑社区推行“1+2+N”综治模式,设立警务室,组建队伍。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群众基础的杜怀珠和巩书田两名老同志欣然接受新任务,一个担任起警务室社区服务队队长的角色,一个走马上任警务室社区巡逻队队长。

胡林花大娘回忆说,一天上午9点多下楼去买菜,看见网格员赵鑫带领着巩书田和杜怀珠上楼,就知道又是为楼道养鸡的事,等她买菜回来,楼道里的3只鸡不见了,终于不用再闻鸡粪味了。

赵鑫从中也深受教育:“只要网格员勤下社区,不难发现各种问题,但工作能力欠缺在处理复杂问题上。”在老同志的带领指导下,她慢慢掌握工作方法和技巧,负责的12栋楼里楼道随意堆放杂物的这个“老大难”也得到了有效解决。走进社区,和她热情打招呼的人越来越多,赵鑫心里暖乎乎的,浑身充满干劲。

鹅城镇派出所所长刘向欣深有感触地说:“推行了综治新模式,最明显的变化是接警量大幅下降。”他分析认为,搬迁到城里,由过去在村的“熟人社会”变成了不知对门是谁的“陌生人社会”,这个差异导致邻里之间不仅容易因误解出现冲突,而且有了冲突,没有得到及时劝解,往往最后通过报警来解决。“事实也证明,只要及时出面处理,绝大多数日常纠纷是化解得很好的。”

安居才能乐业。走进小康苑扶贫车间,缝纫机的“哒哒”声不绝于耳,车间组长宋玉霞一年前还是一名缝纫工,如今成为6条生产线的“总管”。她喜滋滋地指着生产线说,这6条生产线是前不久刚投资600多万元改建的。过去扶贫车间主要加工校服,改建后就只加工高档男装,“我们工人每月的平均工资也由不足3000元增加到将近5000元。”

宋玉霞有家有业,从娘子神乡杨家沟村搬进小康苑,一年一个台阶。听说县里最近要进一步提升社区防疫能力,她就在手机上搜索相关内容进行学习,还利用每天班前会时间,安排了生产任务和要点环节后,把自己了解到的相关内容给姐妹们说说,议论得还很热闹。“前几天县城突发疫情,大家都感到了紧张,听说了这个事后,我就想人人管好自己,个个都出力,就像一家人一样齐心,一定能做好防疫。”

“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力量,返聘到警务室的两名队长还将兼任梅苑社区党委副书记。”梅苑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张文光说,实践说明,新模式是接地气、有生命力的。作为全县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点,小康苑小区全面施行“618”工作法,即健全小区组织、治理、产业带动、就业帮扶、公共服务、文化惠民等六个体系,办好与小区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18件实事。

下一步,静乐县公安局将在优化城区警务区划分设置的基础上,由县城向乡村延伸,按照每社区、大村建设1个警务室,5个小村建设1个警务室的标准,全县建设社区(大村)警务室29个、小村警务室42个,打造“前哨站”,打通“微循环”,构建“共治体”,不断丰富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实践,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用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王利强)

标签:
责编:王迅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