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扬州经开区打造长三角一流科创新区
开启“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2-12-18 15:1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本报记者 汪滢 周晶

通讯员 经开轩

12月16日,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涵盖新能源、半导体封测、智能设备、智能系统计算芯片等领域的13个重大项目签约,总投资205亿元。自2021年以来,扬州经开区加快优化产业版图,“3+4+1”现代产业体系基本确立,七大园区相继挂牌,新能源、绿色光电、汽车及零部件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形成,两年新项目签约累计突破千亿元。

今年是扬州经开区设区30周年。扬州市委常委、区党工委书记潘学元表示,站在崭新起点上,扬州经开区正按照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奋力开启园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全力以赴打造实体经济的新高原、科技创新的新高峰、人才集聚的新高地,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扬州篇章勇挑大梁、增光添彩。

创新驱动产业奔向新赛道

今年8月,育材堂(苏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端轻量化汽车零部件项目落户扬州经开区,计划建设年产能350万片激光车用门环,可满足近期长三角区域整车制造基地相关需求。

近年来,扬州经开区以汽车轻量化为突破口,将创新链嵌入产业链,与中汽学会合作推动“国汽轻量化扬州研究院”落户, 合力打造汽车轻量化产业园。在16日的大会上,“科创中国”汽车轻量化创新基地正式揭牌,扬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同时落户。

30年来,科技创新一直是扬州经开区发展的强劲动力。该区先后创成21个国字号品牌,打造7个国家级实验室、106家高新技术企业,引进3位院士。建成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智谷、西安交大科技园、军民融合产业园三大科技综合体,其中智谷已集聚小微企业135家,亩均税收达110万元。

2021年起,经开区实施“创新活区”战略,组建科技创新委员会,科创赋能更为有力。随着今年“人才新政12条”3.0版、科技新政10条等出台,科技产业培育“五个一”工程启动实施,“一廊四核”科创布局初具雏形。创新驱动产业在新赛道焕发活力,这两年经开区工业销售、工业产值年均增长近30%,双双跨上千亿元台阶,为经开区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建设引领企业奋进新征程

落户经开区14年,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基地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光伏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董事长靳保芳告诉记者:“晶澳在扬州的投资累计超过200亿元,今年再次在经开区投资建设20GW高效电池项目。”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30年来扬州经开区共聚集企业10649家,一批央企、国企、跨国公司、上市公司相继落户并发展壮大,其中包括亚普、晶澳、中集、潍柴、航盛等一批园区明星企业。2021年,经开区《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工业企业培大育强“211”五年行动计划》颁布施行,为实体经济再添发展活力。同年启动优化营商环境五年行动计划,着力擦亮“好地方、事好办”政务服务品牌。

近年来,扬州经开区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五证联发”“拿地即开工”成为常态,“竣工即交付”“领照即经营”全面推开。正是靠着一个个破题之策和突围之举,将改革“实验田”深耕成发展“示范地”,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992年的0.66亿元增至2022年的730亿元,以全市2%的土地面积、5%的人口,创造了扬州全市10%的GDP、22%的进出口额、26%的利用外资。

产城融合塑造滨江新城市

去年4月,扬州市与省港口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扬州港集团与扬州经开区共建港口物流产业园。今年上半年,扬州港货物吞吐量超1500万吨,实现营收1.6亿元。坚持港产城联动,延展“前港—中区—后城”开发理念,经开区着力打造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沿江生态宜居产业新城。

以城聚产、以产兴城。2021年,扬州经开区进入“顶层设计、整体推进”的综合改革快车道。“机制体制十大改革”重磅推开,“1+5+N”国企改革架构搭建完成,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五规合一”全力打造“双轴三带五城七园”产城共生新格局,建设融城市公园、科技综合体、人才公寓为一体的配套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大运河生态廊道、古运河生态廊道、大江风光带建设,滨江新区美丽图景在扬州南部徐徐展开。

新城市带来新脉动,新空间撬动新发展。“随着城市空间不断扩容,未来5年,扬州经开区将聚焦建设全国一流国家级开发园区目标,全力打造高端化产业高地。力争到2025年工业销售、规上工业产值再迈上一个千亿台阶。加快布局‘一廊四核’,全力打造长三角一流科创新区。”扬州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朱柏兴说。

标签:
责编:王迅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