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达海向未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上海篇
2022-09-20 08:46:00  来源:新华社  
1
听新闻

新华社上海6月24日电题:通江达海向未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上海篇

新华社记者姜微、何欣荣、周琳

浦江潮涌,东方风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到上海考察,为上海改革发展把舵领航。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上海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在创造新时代发展新奇迹的征程上破浪前行。

中共一大会址(2021年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从上海白玉兰广场顶楼俯瞰浦东陆家嘴夜色(2020年10月18日摄,多重曝光图)。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上海要“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2018年考察上海时,总书记再次对上海提出殷切希望:“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上海敢闯敢试、先行先试,持续发挥“排头兵”的带动作用。

这是位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标志“海鸥门”(6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穿过标志性的“海鸥门”,中国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出现在眼前。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外高桥保税区考察,强调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2018年10月,自贸区建设五周年之际,总书记再次指示:“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外高桥综合服务大厅,当年长长的服务柜台,已变成开放式工位,企业办事交流“零距离”。“一个‘闯’、一个‘试’,让深水区改革的方向豁然开朗。”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注册三科科长王连凤说,商事登记改革不断推进,准入门槛越来越低,注册效率越来越高。

上海自贸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开放力度不断加大,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播撒的改革“良种”持续迎来好收成:2021年上海日均新设企业1800余户,千人拥有企业数居全国首位;3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这里诞生,并向全国复制推广。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高起点推进,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加速孕育,上交所科创板和注册制效应不断放大,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不断走深走实……

由百年工业遗址改造成的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2021年5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开放举措。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首届进博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提出明确要求:“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龙头带动作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上海与苏浙皖共拉长板、共享优势,推进实施两轮三年行动计划,在科技创新联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基础设施联通、生态环境共治、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跨域合作成果丰硕。

在上海市南京路上的进博集市内,顾客们走在一处各国商品集中展示台前(2021年11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临门一脚’”

空中俯瞰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张江智能岛(2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张江科学城,酷似“鹦鹉螺”的大装置——上海光源24小时灯火通明。这台“超级显微镜”已累计接待超3万名用户,在多个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提供关键助力。

这是“上海光源”(2020年10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张江科学城是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核心承载区。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上海要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在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科技创新寄予厚望。2018年11月,面对张江科学城的科技工作者,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临门一脚’”。2020年11月,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总书记寄语浦东:“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

“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是总书记给上海出的题目。”上海科创办执行副主任彭崧说,“我们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国家实验室建设。”

2021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4.1%;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功能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在张江加快建设;“蛟龙”“天宫”“北斗”“墨子”等重要科技进展,上海无一缺席;C919大型客机取证和交付准备工作有序推进,CR929远程宽体客机研制工作扎实开展……

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为上海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2021年,上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万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4.7%。

在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考察过的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磁共振(MR)、分子影像设备(PET-CT)等高端医疗设备一字排开。近年来,企业突破一系列“卡脖子”技术,推出了一批中国和世界首创性产品,国产设备输出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目前,上海科创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并提出更远大的目标:到2025年,努力成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

“继续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

漫步上海杨浦滨江地带,绿道蜿蜒,白鹭翩飞,曾经的“工业锈带”已变身“生活秀带”。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杨浦滨江考察时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近年来,上海先后贯通黄浦江45公里滨江岸线、苏州河42公里公共岸线,“一江一河”串珠成链为老百姓提供高品质公共空间;从2017年到2021年,上海的公园数量从217座增加到532座。

杨浦区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自来水厂、发电厂,但作为老工业区,面貌旧、底子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杨浦区加快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2021年提前一年全面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今年还将通过城市有机更新,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跃升。近五年,上海中心城区累计实施旧区改造308万平方米,涉及15.4万户居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上海城市治理提出要求:“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上海要继续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

110接电数、公园客流、渣土车违规情况……在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1月考察过的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大屏上跳动着150多种反映城市运行体征的数据。浦东城运中心副主任陈炜炜说,数字背后反映着民情民意,要通过智能化手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现代化的城市治理,还须汇聚民智。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2019年11月,总书记到上海长宁区古北市民中心考察,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当时在现场的全国人大代表、长宁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朱国萍结合本职工作,用朴实的话说出对总书记要求的理解:“从加装电梯到为老服务,要多听老百姓的意见。”

上海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意见征询座谈会(2021年11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截至2021年底,上海25家基层立法联系点参与了20件国家法律、64件地方性规定的征求意见工作,530多条立法建议被采纳。通过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多群众建议转化为城市发展“金智库”、社区治理“金点子”。

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牵引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搭建更多线上线下民意“直通车”,持续为基层赋权、增能、减负……面对超大城市治理面临的新课题,上海将持续绘好城市治理“工笔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使命如山,初心如炬。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转化为生动实践,上海必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标签:
责任编辑:孟涛 崔欣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