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5日第八届进博会开幕以来,位于江苏人文交流展区的“江苏十三画 个个美如画”紫砂壶套装便一直吸引参展观众的如潮关注。在7日由商务部主办的第五届中华老字号创新发展大会上,江苏华凤翔又作为传统技艺代表参与展演。记者从“江苏十三画 个个美如画”紫砂壶套装切入,再访江苏老字号紫砂品牌“华凤翔”负责人钱盈盈对非遗传承的相关思考。
记者:最初是怎样的契机,让你想到将江苏代表花茉莉花、“苏超”足球IP与紫砂这三个看似不相关的元素结合?有没有某个时候让你笃定“这个跨界能成”?
钱盈盈:华凤翔掌柜禹辰是地道的80后南京人,从小在南京五台山读书生活,对江苏足球感情很深。茉莉花作为江苏的省花源自南京,代表着朴实无华、自强不息的江苏精神,这也是“苏超”精神。
进博会是一个世界舞台,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如何能用非遗向全世界传达江苏的地域文化与足球文化?我们的设计灵感首先抓住了紫砂陶制作技艺,其次华凤翔作为江苏非遗老字号技艺特长是做紫砂仿生花器,于是我们想到了自然界中茉莉花的形象,以它为核心形象更让人联想到江苏特产,因此有了这件江苏特有的艺术品。
在设计这件艺术品时,我们也响应了江苏省委省政府对于“苏超”IP协同文旅体商带动经济发展的号召。华凤翔作为商务部门的江苏老字号、文旅部门的江苏省非遗,与“苏超”体育IP结合,正是文旅体商的结合和表达。
至于有没有笃定这个跨界一定能成,我觉得这是一种江苏人特有的执着和信念。“苏超”刚开始时,我们也并不知道会有今天这样巨大的成就,带动了380亿元消费。我们受到“苏超”比赛的鼓舞认为,只要下定决心用心去做,就一定有机会能成功。目前,华凤翔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拿到“苏超”官方组委会授权的紫砂品牌。
记者:此次合作,“苏超”组委会与华凤翔在沟通之中,对“非遗+体育”的融合如何达成共识?
钱盈盈:我们和“苏超”官方组委会、授权方新华日报一拍即合达成共识,要从非遗表达角度,将江苏十三市拧成一股绳。于是在具体设计上,华凤翔不但创新设计了茉莉花形象、足球大小的紫砂省壶,还制作了蕴含江苏十三个地级市特色的紫砂壶。
记者:响应江苏文旅体商融合发展部署,这个跨界产品在策划时,是否特意考虑过让非遗、体育、消费形成联动?具体想通过产品传递怎样的江苏文化气质?
钱盈盈:我们理解的江苏特有的气质,正如茉莉花所传达的——洁白清雅、朴实无华、自强不息、进取向上。江苏老字号华凤翔将“苏超”足球IP、紫砂非遗、茶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产品销售。让热爱“苏超”、足球、喝茶、紫砂的粉丝都能够感到创新,自发购买形成消费联动。
记者:从设计到进博亮相,“‘苏超’紫砂壶”藏着哪些巧思?设计中如何平衡紫砂的“静雅”与足球的“动感”,避免违和感?
钱盈盈:茉莉花是江苏的省花,源自南京六合民歌鲜花调。《茉莉花》传遍世界,象征江苏人温润谦和又坚韧的品格。
紫砂彩陶装饰技艺中的仿生色饰花器技法,经典造型模式是以:植物的筋脉果等为壶嘴、壶把、壶钮,叶片为装饰。在本次创作中,我以茉莉花枝为壶把壶钮造型,以茉莉花苞为壶钮,既实用,又传递文化意象。壶身以具象的足球为造型加纹理,采用二次烧成的泥绘工艺,即在第一次烧成后的素胚上用黑泥绘制五边形色块,然后再次烧制。这种二次烧造的工艺突破是由华凤翔堂口领先于日本伊万里瓷20年发明的。
“苏超”之花紫砂壶,通过材质对比、线条融合与非遗技艺的当代转化,静与动在紫砂器物上达成美学统一,体现江苏文化兼容并蓄、守正创新的精神气质。本次创作时间很紧,只有3个月,中间烧出窑、又再次修改2次,最终在进博会开展前1周烧制成功。
记者:“苏超”首次纳入紫砂授权,落地背后有哪些故事?
钱盈盈:华凤翔是中国紫砂行业唯一一家同时被评为江苏老字号和江苏省非遗的品牌。拥有了金字招牌,也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品质的坚守、工艺的把控、原料的甄选,我们都坚持行业最高水平。华凤翔是外交部唯一的紫砂礼品供应商,华凤翔的掌柜有十多年的大厂IP和品牌高管经验,华凤翔还曾经为清朝康雍乾皇室御用。
不过,我们始终认为华凤翔最核心的竞争力源于家国情怀,我们希望中华传统非遗走出去,传播到世界。目前品牌下有数百名青年设计师和徒弟匠人创新制作,抖音视频号有十几个直播间进行销售带货。我们始终坚持老字号的堂训:立人、立德、立器,先做人再养德,最后做器物。这几天在进博会,我们与LVMH集团高管洽谈联名的合作意向,希望将中国非遗老字号与世界顶级奢侈品品牌结合,进一步推动文化融合、文明共鉴。
记者:从达成合作意向到授权落地,经历了哪些关键环节?
钱盈盈:新华日报与华凤翔在沟通产品方面,着重对江苏各地风土人情所代表的元素进行了深度沟通。江苏是一个风土人情非常丰富的省份,如何权衡十三个市的设计元素,要有特产、有地标、有历史、有人文,合在一起又没有违和感,需要设计师的大智慧。比如新华日报建议,常州的紫砂壶采用苏东坡元素,是因为常州为东坡先生终老之地,壶面以彩绘工艺描绘苏东坡行吟江畔、竹影清风的意境,壶体浑圆端庄,整体以文人气韵入壶,将诗意与哲思融为一体,寓意“以茶养性,以文养心”。
记者:是否考虑过让产品以其他方式触达更多年轻球迷,让非遗“破圈”更彻底?
钱盈盈:非遗的未来发展一定是国际化、年轻化、潮流化的,我们将考虑与泡泡玛特合作,将设计制作紫砂材质的手办,其中融入“苏超”元素和江苏省十三市元素,让非遗老字号进一步破圈。同时,我们也会联动各大媒体触达粉丝球迷和消费者。
记者:江苏为华凤翔品牌是否提供了独特的发展土壤?
钱盈盈:一直以来,江苏文旅、商务部门都很关心支持品牌发展,以及不定期举办各种活动推介会,帮助我们线上线下宣传,并在政策方面给与税收减免等优惠。
记者:华凤翔紫砂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如今再借进博会走向世界,两次“出海”给你的感受有何不同?
钱盈盈:路线是一样的,都是先进入东南亚再往西推进,希望中华文明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再次走向世界。不同的是,随着非遗传承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们有着空前的文化自信。
记者:未来在非遗“走出去”方面,华凤翔还有哪些规划?如何让更多像紫砂这样的江苏非遗,在新时代结合新IP,实现“传承+创新+出海”?
钱盈盈: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创意联名与合作,实现传承创新出海。我们需要文明互鉴、文化融合、文化自信、文化输出。文化润物无声,需要将中华文明融入具体的器物,让更多外国朋友在使用中品味中华文化。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颜颖
受访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