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80、90后也来立遗嘱 中华遗嘱库江苏中心四年服务超13000个家庭
2020-08-11 14:5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庞华幸 罗鹏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8月11日讯(通讯员 庞华幸 记者 罗鹏)今天,是中华遗嘱库江苏登记中心迁址的日子,一些市民陆续来到遗嘱库在南京市青云巷的旧址,重温当年为家人留下幸福留言的美好瞬间。

什么是中华遗嘱库?记者了解到,该库是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共同发起主办的公益项目。为年满六十周岁、资产不超过一套房的市民提供免费遗嘱咨询、登记和保管服务,对不符合公益服务条件的市民提供专业市场化服务,并将收入用于公益事业。

据悉,中华遗嘱库江苏中心自2016年9月21日至今,已服务了1万3千余江苏家庭,登记保管了1万多份遗嘱,目前遗嘱已生效30份。

迁址成贤大厦只为更好服务市民

记者从中华遗嘱库了解到,随着立遗嘱需求的增加,原有的登记中心不能满足服务需要,所以迁址至南京市玄武区法院对面的成贤大厦一层,以方便广大市民。

中华遗嘱库江苏中心主任黄海波介绍,江苏中心成立之初考虑到鼓楼区为南京的中心区,老年人居住相对集中,因此选址在此。但在日常中心接待中发现,前来咨询和登记的市民普遍反映登记中心不好找,交通不太方便。有鉴于此,经报告上级研究决定迁址,方便市民办理相关业务。

“现在我们搬到这里,对市民来说,更加方便寻找,交通也方便了。在一楼,也方便行动不便的市民进出。我们将持续提供专业服务,为市民解后顾之忧,回馈社会。”黄海波说。

成立四年,见证市民遗嘱观念变化

遗嘱,是一个人留给家人的一封“幸福留言”。大多数人印象里,遗嘱应该都是严谨的法律用语。但对于在中华遗嘱库立遗嘱的许多人来说,这份“幸福留言”却是一份充满亲情的嘱托、一封难舍难忘的信笺。

市民李先生是四年前在中华遗嘱库立的遗嘱。他说,自己曾在国外工作多年,当地大部分家庭都有定期写遗嘱的习惯,自己当时就觉得挺受启发的,得知中华遗嘱库在南京设点后马上就来办理了。

四年来,黄海波见证了江苏老百姓对遗嘱观念的变迁。黄海波对记者讲:“在我们一开始接待市民的时候,都会避开死呀,去世呀之类敏感的话语。还要跟市民解释一番遗嘱是什么,遗嘱是干什么用的,现在市民一来到都不用我们解释了,直接就说‘我要立遗嘱’。”现在对市民来讲,遗嘱,不再是忌讳的事,和“婚丧嫁娶”一样成了市民争相置办的项目,曾经还有一家五口人,上至90多岁的祖母,下至二十多岁的孙子,一起来中华遗嘱库立遗嘱的例子。

在江苏中心,记者遇到了特意约好在结婚纪念日办理遗嘱的黄先生夫妻俩。这对夫妻将立遗嘱当做了人生大事,也将遗嘱作为特殊礼物送给儿子。

据了解,丈夫黄先生今年62岁,太太陈阿姨60岁,两人的儿子小黄去年结的婚。“叔叔阿姨,今天的状态很好。一看就是非常重视今天的事,把立遗嘱这件事当做是愉快的事。”黄主任一边端水给两位一边说。陈阿姨接话说:“是呀,我们为了这事准备了很久,昨天就开始收拾今天要带过来的资料,还专门打扮了一下。我人生有三件大事,第一件是和老公结婚,第二件是儿子结婚,这最后一件是立遗嘱。今天做好了,想想都开心!”

对于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立遗嘱,黄海波坦言,”第一说明市民对保护自己的财产有了一定的认识。第二说明市民现在的法律意识在不断提升。第三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资产不断增加。这三点使得人们不再抗拒、忌讳遗嘱,而是会懂得通过立遗嘱来传递财富传递爱,不给自己留遗憾,不给家人留麻烦。家家有本经,人人有遗嘱。我们将继续推动遗嘱进入每个中国家庭。”

《民法典》实施后,立遗嘱更便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止2019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4亿人,占总人口的18.1%;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中国老龄化进程将一直持续到2050年前后。

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而又不单老年人立遗嘱,加上近几年中青年立遗嘱人数也不断上升,这样是不是让立遗嘱变得更难呢?

记者了解到,为保证遗嘱的法律效力,中华遗嘱库立遗嘱流程很严格。除了人脸识别、身份验证、录音录像这些,立遗嘱人还需要进行精神评估,确认其精神状态具备认知能力。精神评估通过后,再通过录音录像、指纹、扫描、存档等方式对遗嘱进行登记,最后还要上传到最高法院司法电子证据云系统进行备案。一套程序下来,往往需要少则三四个小时,多则五六个小时。“一般来说,每天能办七到十位,这是以前的流程。《民法典》新增打印遗嘱,中华遗嘱库的专家团队经过数个月的研究和论证,正式向社会推出“打印遗嘱”的方式为市民订立遗嘱,代替了以往手写的方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订立遗嘱的速度。现订立遗嘱的时间得到极大的缩短,1小时内就可以完成遗嘱登记。”黄海波说。

《民法典》在遗嘱方面最大变化是增加了打印遗嘱,同时删除了《继承法》关于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规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条规定,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

“打印遗嘱的出台后,更加难以鉴定遗嘱的真伪,更容易产生纠纷。如何证明遗嘱真实,合法,有效性是每个立遗嘱人都关心的事情。中华遗嘱库通过严谨公信力的流程,做百姓放心的遗嘱,是中华遗嘱库为社会提供的独特价值。”黄海波说。

遗嘱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立遗嘱趋向年轻化

《2019中华遗嘱库白皮书》统计分析显示,立遗嘱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中华遗嘱库立遗嘱人群中,最年轻的仅有18岁,而60岁以下立遗嘱人已经有2333人。

80后90后也来办理。对于近期媒体关注的“80后、90后”立遗嘱问题,黄海波表示,截至2020年6月,中华遗嘱库全国共为480位“90后”办理遗嘱,其中江苏地区共有17人订立。

一部分人还将支付宝、淘宝账号、微信钱包这一类虚拟遗产写进遗嘱里。《民法典》正式将虚拟财产写进了法律,虚拟财产可继承也正式被确定下来。

根据中华遗嘱库统计,截止2019年底,中华遗嘱库登记涉及虚拟财产的遗嘱有253份。涉及的虚拟财产主要有支付宝、QQ、微信、游戏账号、游戏装备、社交账号等内容。

从职业特点上看,高生活节奏,高强度工作且常常出差的公司白领是年轻人中立遗嘱最多的一批人,其中企业管理者比例最高,达到了30%,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23%。“企业高管一方面财产丰厚,另一方面高强度的工作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也让他们对家庭和自己的未来考虑得更多。所以年轻人中企业管理者前来立遗嘱的人比较多。”黄海波分析。

黄海波建议,除了老年人外,自认为职业风险比较高的人,如运动员;财产较多的人,如企业家;家庭关系比较复杂的人,比如再婚者、有非婚生子女者等,尤其值得考虑尽早立遗嘱。

据悉,中华遗嘱库近年来先后推出“幸福留言”“幸福留颜”“微信遗嘱”等创新服务,为市民真正实现解后顾之忧,传和谐家风。

标签:遗嘱;大厦;市民
责编:罗鹏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