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23日讯(通讯员 朱磊 记者 罗鹏)农贸市场作为城镇垃圾污染源的重地,素来因”脏乱差“的形象,一度在人们脑海里形成了思维定势。不过,随着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推进和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现在的农贸市场不仅垃圾收运及时,环境更是优美了很多。
南京市鼓楼区位于主城,辖区内老旧小区众多,农贸市场也多是因地制宜,采取的小而精的模式。如何做好农贸市场的垃圾分类,进而达到垃圾减量的目标,鼓楼区城管部门采取集中收运+就地处理的方式,积极探索主城农贸市场垃圾分类新模式。
今天下午,记者在位于热河南路街道的郑和南路菜场看到,一个果蔬餐厨有机垃圾处理站正在运行。两位工作人员将一桶垃圾倒入机器内,一会功夫后,有机肥料从机器另一头被“吐出”,等待专业公司前来收集。
郑和南路农贸市场虽然不大,约1000平方米的空间内共设置了60多个摊位,服务周边3个人口密集的社区,每天人流量达2000多人次,菜场产生垃圾量很大,产生最多的就是卖剩的果蔬、清理的鱼肚鱼肠等有机垃圾。
记者了解到,这个“吃垃圾”的大家伙儿是鼓楼区城管局率先在该区42个农贸市场试点的垃圾处理机,工作人员只需把分类好的果蔬、动物内脏等餐厨垃圾投入机器内,经过粉碎、发酵、烘干的程序,便能产出有机肥料。“这个‘宝贝’一天可处理500公斤垃圾,转变成50公斤的有机垃圾,既方便又环保!”菜场一位负责人介绍道。
“自从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以来,我们对市场每个商户都进行了宣传,大家不仅严虚心学习更严格执行。安排专人和专业的公司进行分类及收运。”记者在菜场看到,为了有效进行垃圾分类,市场还专门安排了一个场地建设垃圾房,“每天菜场的工作人员都会主动去每家收垃圾,再进行二次分类。一般每天7个垃圾桶都能装满。”该负责人说。
在鼓楼区,像郑和南路这样具备场地条件的并不多。因此,多数农贸市场采取的还是主流的集中收运模式。比如山西路农贸市场地处鼓楼区核心区,受空间限制,这里并没有专门的厨余垃圾处理机,而是交由鼓楼区管养集团集中收运。市场负责人罗卫告诉记者,产生垃圾较多的主要是蔬菜区,为此,市场给每人蔬菜经营户配了两个垃圾桶,分别存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市场保洁人员再定时到各摊位分类收取垃圾,二次分拣后集中存放,确保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到位。
鼓楼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农贸市场目前除了郑和南路农贸市场厨余垃圾可以就在处理外,其他农贸市场均实现统一集中收运,并严格按照“不同车辆、不同要求、不同去向”分类收运,对不分类的垃圾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