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志愿军指战员以坚定的革命意志、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崇高的献身精神,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
为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新华日报、“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与江苏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开展“寻访抗美援朝老兵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在全省范围内寻访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故事。
胡恒隆出生于1931年,今年89岁,耄耋之年,却鹤发童颜,讲话条理清晰、笑声爽朗,乐观的精神能瞬间感染每个在场的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在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第二分部汽车第一团,和战友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源源不断地为前线将士送去弹药和给养,为抗美援朝取得胜利书写了不朽篇章。
笑声爽朗的胡恒隆
当兵1年多,秘密入朝作战
胡恒隆在讲述往事
“我兄弟姐妹5个,我排老三。父亲去世得早,小时候母亲摆地摊养活我们几个。我很早就出去当学徒谋生。有一天,解放军夜里进了城,我们打开门一看,他们全睡在马路上,就感觉解放军跟国民党完全不一样,我就非常有感触,马上报名参加了第四野战军。”
1949年6月,胡恒隆当了兵。因为学过开汽车,他被分配到了汽车团,负责粮食弹药运送任务。此后随着部队南下,“从湖南到桂林,再到东北的新民县进行了1个月的休整,之后去了吉林临江。1950年的11月份,我们就正式入朝了。”
这一去就是8年!前3年,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保卫朝鲜,保卫新中国;后5年,无私帮助朝鲜人民搞建设。
敌机轰炸下运粮去前线
入朝后环境非常艰苦,一方面气候严寒,战士们身体不适应;一方面战况吃紧,战士们需要承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朝鲜冬天非常冷,零下几十度,很多战士冻死在战场上,牺牲的时候手脚都是碳色的。都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为了保暖,我们就地取材,把乌拉草割了放在鞋里,效果还不错!”
胡恒隆回忆,在国内,车队开的是嘎斯69汽车,但是到了朝鲜,汽车换成了嘎斯51。“朝鲜的土路多,不好走,嘎斯51体积小、灵巧,易于隐藏。”
“刚入朝作战的时候,我们还没有组建空军,没有制空权。美国仗着空中优势,用空中绞杀对我们造成了很大被动。他们炸掉道路和桥梁,晚上还沿着公路搜查,投四脚钉破坏轮胎,想尽一切办法封锁我方运输线。”胡恒隆说,“地势不熟,白天不敢走,我们只能夜间关闭车灯或者开着小灯赶路。只要听到枪声,立马熄灭车灯,就怕被敌人发现。”
胡恒隆在回忆残酷的战斗经历
胡恒隆获得的奖章
“一次,我们运4车粮食去前线,沿途几乎都被美机轰炸过,房屋倒塌,地面开裂,全是火药味,还冒着浓烟。凌晨四点,路过一处小村庄,我们找了一户人家寄宿。中午11点多,两架野马式敌机开始轰炸,正巧炸到寄宿人家的屋子,一辆运粮车因为隐藏在房子旁边,也被打着了。”胡恒隆和战友们把没烧完的粮食抢了下来,送给了这家村民吃,又冒着生命危险把另一辆装满弹药的汽车开到指定地点。这样的枪林弹雨中护送前线所需的“生命供给”,胡恒隆几乎每天都经历着。
他至今还记得,当时寄宿的人家只剩老夫妻俩和小女儿,大女儿和儿子都上前线参军去了。“他们艰难地生活着,坚忍不拔,斗争精神也了不起。运输物资的时候,我们有时会住在当地老乡家,他们会给我们唱志愿军战歌、金日成将军之歌,表演《阿里郎》,让我们很感动。”
战友调虎离山,智斗敌机
战场上,最令胡恒隆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战友杨从芳“调虎离山”智斗敌机。
“我当时是后勤二分部汽车一团八连的文书。五次战役正在激烈进行的时候,前线急需粮弹,上级把运输任务交给了我们连。”
那天,车队正在行进过程中,三架敌机突然前来,杨从芳不顾个人安危,利用自己开的车子作诱饵,一会开灯,一会熄灯,调虎离山,把三架敌机吸引住并远离大车队。三十多里长的平原封锁区里,三架敌机对他又炸又扫射,但他的车只在大箱板上被打出几个小洞。
“敌机消失后,看着我们其他三十多辆车开着大灯向前线跑,他高兴地说,‘杜鲁门的空中优势就是这样,只能用几吨钢铁换我几个窟窿眼!’,我们对他真的是佩服,杨从芳的大智大勇,使三十多台车辆摆脱险境,他的英勇事迹在汽车部队里引起了强烈反响,极大鼓舞了士气!”
在如此艰苦的形势之下,志愿军驾驶员们想了很多办法,突破了敌人的封锁,为粉碎美军的“绞杀战”,筑就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做出了贡献,为取得最后战争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正如彭德怀司令说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百分之六十至七十要归功于后勤。”
就连美军第八集团司令范弗里特也说,虽然联合国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挡共产党的共军,然而共产党以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送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胡恒隆在念当年记录的笔记
上甘岭战役前,给妈妈写了遗书
在那段艰难岁月里,乐观成为胡恒隆的精神支撑。“打起仗来没时间想念家人,只想着完成好上级布置的每一个任务,能活着回去都是非常幸运的。在上甘岭战役前,我们备战压力非常大,任务安排很紧密,我就预感这次战役不一般,于是写了一封信给妈妈,信里说,‘妈妈,如果两个月之后你收不到我的信,说明恒隆已经不在了。’”
胡恒隆和战友们见到了战争的胜利。
“听到停战消息的时候,我还在跑运输,欢欣鼓舞,太高兴了,跳起来了,3年的胜利,确确实实像毛主席说的‘帝国主义就是一个纸老虎’。它们占据了空中优势,装备高度机械化,我们没办法比。他们打的是武器,我们打的是人气,是战斗精神!”
胡恒隆提供的“中朝军队胜利会师”图片
战争结束了,千疮百孔的朝鲜百废待兴。胡恒隆随着部队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5年。“1953年7月27日停战后,志愿军分批回国,我们是最晚一批,1958年才回国的。打完仗,我们留在了朝鲜帮助他们搞建设,把我们祖国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朝鲜,帮助他们盖房子。”
停战后部队进行了“扫盲运动”,高小学历的胡恒隆被组织安排做教员。“我教的学生,拼音功课考了全场第一,组织认为有功劳,给我颁发了三等功一次,大家还编了扫盲歌曲在传唱。”说到这,胡恒隆爽朗地笑起来。
8年最美好的年华全留给了朝鲜,胡恒隆荣立了三等功两次,还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两枚。从出生入死到战后重建,胡恒隆最感触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一胜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虽然过去了70年,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壮举,永远不会被世人忘记。抗美援朝精神是我们民族永远的骄傲和宝贵的财富!”
会上网,还爱看军事新闻
胡恒隆在电脑上浏览新闻
如今快90岁的胡老生活在干休所,精神非常好。“我每天都会坚持上网看军事新闻。除了新闻联播,军网、海峡两岸每天必看。”胡恒隆打趣说,“我们干休所老人的平均年龄是93岁,我今年才89岁,所以我还是小弟弟呢。我见到比我大的,都会作揖,喊声老哥。”
“胡老每晚都自己在家做俯卧撑,一秒钟一个,30个一组,很多年轻人都做不过他!但是他的膝关节磨损严重,时常关节疼痛,走路比较困难。”省军区南京离休十六所所长江晓斌透露说。
就算这样,胡老仍然拒绝坐轮椅。“他怕停下来再也走不了路,老首长的意志力就是这么顽强,他每周还坚持去医院看望住院老干部,总是要自己坐公交去,他不愿意给组织添麻烦。”江晓斌说。
谈及祖国的发展,胡老感慨:“现在我们的国家国力强盛、军队强大,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做到像中国这么和平、安全。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幸运更是幸福。”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黄泽文/文 吕剑锋/通讯员 朱奕欢/视频 高行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