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陶远来:以青春之我 逐铁塔之巅
2021-11-10 11:3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11月8日,在位于苏州昆山市巴城镇的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施工现场,江苏送变电青年员工陶远来正在排定筹划明年3月份四回路塔基现场的停电组塔及架线方案,以保障停电施工安全顺利完成,确保工程按期投运。采访结束后他还要赶至苏州参加工程施工协调推进会。

陶远来是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五级职员、输电一分公司项目总工程师,作为青年骨干代表近年来参与并负责多个特高压工程项目。相较于传统的高压电,特高压犹如输电技术中的高铁,极大提高了送电效率。这也正契合了陶远来的工作状态:高效、忙碌、奔波。“舟山大跨工程输电铁塔高213.8米;±800千伏雅江线(湘2标段)全线长141公里;±1000千伏榆潍线人工挖孔基础深度大于15米……”陶远来谈起工作,总是能不假思索地报出一连串数字。这些数字见证了他扎根电网建设最前线,在一次次“上天入地”中,从零基础“小白”生成长为行业领域专家。

奔赴一线成长 偏爱那些敢于抓住机遇的人

谈及电网建设,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从业者须得专业对口、科班出身。陶远来却用13年的一线工作了打破这种固化思维。今年35岁的陶远来,老家湖南衡阳,2008年从河海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应聘上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机缘巧合地成为一名电网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员。

“输电线路是专业性较强的偏门学科,上学时基本上是零接触。”陶远来表示,土木工程与输电线路看似存在一些学科交叉,但实际上二者存在着巨大差异。他以土木工程领域一级造价师考试举例,输电线路相关知识点在总分150分的考试中仅占4分。如何应对跨专业就业带来的挑战?陶远来选择了奔赴电网建设一线。

2008年8月,得知公司呼辽线项目急缺人手,刚刚入职两个月的陶远来主动请缨前往内蒙古呼伦贝尔。陶远来回忆说,临行前领导特意叮嘱他项目地处偏远要耐得住艰苦。带着多年外地孤身求学练就的一股闯劲,第二天陶远来简单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就出发了。买不到直达的火车票,他就从南京坐十几个小时的硬座到北京中转;北京到呼伦贝尔的坐票售光了,他就拿行李箱当椅子坐过道上。“接近10个小时的车程,只要有人经过,我就要站起来让通道,根本没法睡觉。”

不在项目上,就在去项目的路上。陶远来告诉记者,干工程这就是这样有苦也有乐,当看到呼伦贝尔广袤大草原的那一刻,一路的辛苦都值了。

成长偏爱那些敢于抓住机遇的人。作为一名工程施工技术员,陶远来深知在项目部里“编、算、绘、审”是远不够的,他得亲身经历施工现场的“拖、拉、扛、拽”,才能做好施工图纸和施工人员之间的纽带,把专业图纸拆解成通俗易懂的实操方案。达到呼伦贝尔没多久,他便奔向了施工现场。

“项目部设在呼伦贝尔,但施工现场却在伊敏河镇,开车单程需要两个小时以上。我通常会利用这段时间看看专业书。”项目偏远,移动不便,陶远来早就有了应对之策,让他措手不及的是内蒙古干燥的气候。虽然才8月,但内蒙古就已开始集中供暖,室内外环境极其干燥,这使他的嘴唇褪皮裂口,鼻孔出现干血丝。为尽快上手工作,陶远来拼命喝水缓解不适,一天光白水能喝掉两开水壶。深入一线多年,陶远来早已习惯与施工人员同吃同住。在村里租住民居,睡隔板大通间,吃当地大锅饭……他从不抱怨条件艰苦,反而总说:“我们进单位的时候已经比老一辈的条件好多了。”

身处一线 方知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师

海边大风、内陆干燥,南方湿热……跟随电网建设施工走南闯北,陶远来以第一视角感受了大自然的力量。相比恶劣气候给户外作业带来的挑战,复杂的地质才是不可预知的难题。

2012年陶远来以项目部技术员的身份加入了特高压±800千伏溪洛渡-浙江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项目,这也是他参与的第一个特高压项目。项目部技术员通常需要进行技术决策,而他碰到最棘手的问题是现场地质跟设计图纸发生严重偏差。

“在贵州山区进行掏挖基础时经常会遇到溶洞,通常用混凝土加毛石把溶洞填满,便可继续施工竖立柱。在贵州施工现场,我们遇见了一个上窄下宽红酒瓶型的大型地下溶洞,关键是图纸里并没有标注。”陶远来告诉记者,意外出现的溶洞足有8米深,洞底走了好几百米也不见尽头,粗略估算两、三万方的混凝土都无法填满。

“一旦问题抛出来了,就要去想办法解决它。”陶远来数次下到溶洞底部,仔细勘查现场,反复推敲并进行技术论证,最终想出了解决方案:先给立柱底端做一平台加强底部支撑,再给立柱四周加上支撑柱,最后溶洞浇筑封闭。实践证明,这个方案不仅行之有效,同时也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身处一线,面对严峻的施工条件,陶远来明白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2015年,榆横-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开工,施工环境险峻且难度大。这项工程的基础均为深度大于15米的人工挖孔基础,属于四级风险施工。离国家电网公司规定的不许施工的最高五级风险只差一步之遥。这对于项目总工程师陶远来来说是个挑战。为了规避一切有可能存在或发生的施工风险,他带领项目人员认真编制了《人工挖孔基础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了认真全面的措施细化,大到现场检测气体质量的设备,小到为坑底人员加装金属网,就连施工人员佩戴的头灯品牌都得有规范。

“这些东西都在方案里面明确了,施工人员才会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不要写的那种天花乱坠的东西,施工方案是要接地气的。”陶远来记忆犹新,那时他白天开会、跑现场,晚上9点后开始细化方案,通常伏案工作到次日凌晨两三点。时间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这项基于实践的解决方案,最终通过了山西省电力公司及国网公司专家组的严格评审,获得业主及国网公司专家一致好评。该方案也被作为国网交流公司的方案模板。

不仅如此,陶远来研究并改进提升了破岩机施工工效,节约了成本保证了工期;研制并应用了一种专用接地引下线加工工具,提高加工效率和工艺效果。最终,特高压1000千伏榆潍线工程2019年荣获了“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坚守一线 在高原峰峦间驰骋游刃

“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特别能奉献”是以江苏送变电等一线队伍为代表的的电网铁军精神的高度凝练。陶远来继承了电网铁军的强大基因,多年来在高原峰峦间驰骋游刃。

山西高原,黄土浮于地表,一旦遇上雨水天,道路就像抹了润滑剂一样根本无法通行。一次陶远来和同事去施工现场检查,下山时突遇暴雨,雨水冲刷着黄土顺着山势而下。

“当时我们的车子根本不受方向盘控制,车体突然打滑旋转了180度,变成了车尾朝下!司机师傅只能通过后视镜,踩一脚刹车再松一下,勉强控制下滑的速度。”聊起那次险情,陶远来现在都还心有余悸,“太吓人了,同事在车上喊着要下车,我说现在肯定下不去,你不要想了!”稳住大伙的情绪后,车子又下滑了10来分钟才缓缓停下。“车子是怎么停下来的我不知道,只知道下车后地面湿滑得我脚都站不稳。”

亲历一线施工条件的艰险,陶远来打心眼里明白取得的点滴成果都是大家拿命搏出来。为此,担任项目总工后,陶远来像大家长一样关心着团队里的每一位队员。做舟山大跨工程时,团队成员赵俊一上午都没来办公室,打电话也联系不到人。陶远来察觉异样后,便去宿舍寻人。“我敲了好长时间门,他才应声,就觉得情况不对。于是,我让管理员赶快拿来通用钥匙开门,只见他躺在床上满头大汗。”陶远来见状,立即将赵俊送往医院救治。经检查,由于长期工作积劳,赵俊白细胞严重偏高,情况比较危险。陶远来就一直守在赵俊身边,陪他进行治疗,从中午一直到晚上都不曾离开。

“情况挺危险的,幸亏发现及时!”陶远来不敢想象,自己若是晚一步踏进赵俊的房间,后果会是怎样。然而意外总是会来临。2020年半年内陶远来痛失双亲。母亲意外离世时,他正在一线施工现场,辗转赶回老家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这成了陶远来心中的遗憾。

所谓生活就是这般,有遗憾也有热爱。“入了这行不后悔,干一行就必须爱一行!”陶远来理解的“一线”是热爱不减、真抓实干、踏实做事,就像大动脉将血液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细小血管一样,电网建设项目宏大但终端还是一户一家的寻常百姓。生活的意义不是原本就有的,而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被赋予的。陶远来说,当看到舟山大跨工程亮起“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巨型灯牌标语时,职业荣誉感油然而生。(王梦晓 田伟钊)

标签:
责编:钱琴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