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放歌
评张荣超长篇小说《文明花开》
2021-12-30 11:0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陈辉  
1
听新闻

作家张荣超先生最近又推出了一部反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长篇小说《文明花开》,作品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进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现实生活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以文化人,把文艺创造写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征程中,写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上,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精气神,给人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一部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放歌的精品佳作。

张荣超出生于苏北泗阳县一个农家,是一位长期深耕基层一线的作家,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又有驾驭新时代文艺创作主题能力。他先后出版了《镇长》《蟹肥了》《活着不易》《沧桑》等10余部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美德载梦》以及散文集《留下青春的脚印》《阳光的颜色》等6部。这些作品都得益于他坚持以火热的人民生活为创作源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洞悉生活本质,把握时代脉动,领悟人民心声,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他的这部新作长篇小说《文明花开》与获江苏省第十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报告文学《美德载梦》,具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反映现实生活、时代主旋律的作品,但与之不同的是,长篇小说《文明花开》开创了从纪实生活到文艺塑造的新境界。

《文明花开》是在宿迁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问卷取得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背景下而创作的,全国第一名必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好做法,《宿迁文明20条》《人情新风宿9条》正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缩影。基于此,作为一名基层一线作家,张荣超抓住基层文明创建的伟大实践,书写伟大时代,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作品描写孙文明一家 6 口人文明素质的提升,以及展现宿迁市各条战线上 100 多名先进人物,解剖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出现的“反面典型”,曝光“文明摄像头”下的多棱角,来弘扬社会中的正能量,鞭挞“假、丑、恶”现象,成为文学叙事中的最强音。

为了写作《文明花开》,张荣超扑下身子、扎根人民,身入、情入、心入,进机关、走社区、访学校、跑企业、去医院、逛商场等文明创建主战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用心用情体验基层一线文明创建和人民群众火热的文明实践场景,把焦点汇集在老百姓身上,以人民视角传递人民心声,带着感情来思考谋划,带着温度来体验人民群众真情实感,创作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精品力作。

张荣超说,新时代文明创建题材创作,不能就创建而写创建,必须写出新思想、新面貌、新人物,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塑造新人形象,才能书写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华章。作品通过文明过大年、一张信用卡、广场淮海戏、路遇是缘分、丧事不铺张、文明生效益、校园新风尚、特殊的写生、殡仪馆乱像、左臣好样的、庄大师的变化、有爱心的老板、冠名演唱会、抗击新冠疫情英模报告会、山水好风光、购买运动服、“市民讲堂”很精彩、深巷见战友、文明声音抖起来、盲人道上故事多、摄影大赛展风采等在文明实践中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21个经典篇章,再现了宿迁市通过卓有成效的创建工作,文明一座城,幸福千万家, 倾情塑造了新时代有文化、有修养、有素质的现代市民新形象,使得全体市民的素质逐步提升,提升了城市品格、美誉度和影响力。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能引领时代。文学作品重在塑造人物,尤其是长篇小说,就是写人,写人的命运,折射时代命运,反映国家命运。《文明花开》不仅反映了孙文明一家三代人生活在一个文明花开的伟大时代,也收获着这个时代给予的幸福与荣光。作品严谨地还原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刻画出真实、细腻、感人的人物形象,做到无论叙事、议论还是人物塑造,都真实可靠且直抵人心。

只有把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丑、恶鞭挞注入文学创作之中,作品才有灵魂,思想和艺术才能相得益彰,作品才能传之久远,才能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在人物的刻画上,张荣超重点选择孙文明这个文明城市的“摄像头”,用多重角度来描写、刻画。在家庭中,她是如何以实际行动去孝老爱亲,用文明规范去教育女儿,用忠厚诚实去感化丈夫;在工作中,如何嫉恶扬善,大力褒扬阳光向上的社会正能量,揭露曝光不文明不守规矩的人和事,鞭挞假丑恶。

把文明城市的创建真正落在具体人、具体事上,让市民们学有榜样,做有示范。比如,作品在关于垃圾分类的描述中,李让由于年纪大,好忘事,将旧衣服和卫生间的便纸一起放在塑料袋里,塞进可回收垃圾桶。李大妈撵到楼下,重新分类归整。同时,也描写了一部分不守规矩的人和事,但在叙写中,以“转化”后进作为反衬,让正气得到弘扬,歪风邪气得到批评曝光。比如,孙文明曝光“殡仪馆乱像丛生”消息在大街小巷的荧光屏上滚动播放,引起媒体转载后,相关大操大办的责任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写反面事,却起正面效益,引起人们对文明社会、文明生活的渴望和向往,过去的陋习,在强有力的文明创建的推动下,社会正能量得到弘扬,恰到好处。这得益于张荣超立足生活原型,立足民众内心所求,到群众中去,真正地反映民生民意,让文明创建建立在民众的积极拥护之上,让文学作品的根深深地扎在人们心里的为人民而创作的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张荣超这部放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精品力作,对于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讴歌社会文明新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社会正能量,提高市民素质、培植“美好家庭”、涵养新时代城市品质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期待张荣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优秀文学作品,开创新时代中国现实题材文学新气象、新面貌,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标签:
责编:费念渠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