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95后”大学生郝莺歌:退掉车票,她选择直面病毒
2020-04-12 16:58:00  来源:新华网  
1
听新闻

新华社郑州4月12日电题:“95后”大学生郝莺歌:退掉车票,她选择直面病毒

新华社记者翟濯

今年春节,河南“95后”大学生郝莺歌也许做了她这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坚定的一个决定——退票。

郝莺歌,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医学检验专业大四学生。去年6月,她被学校派到武汉华大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实习。春节前,她和公司其他外地员工一样打包好了行李,准备乘火车回河南老家过年。

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郝莺歌的计划。当时,武汉华大医学检验所刚刚承接了部分关于新冠病毒样本的核酸检测工作。看到公司发出的战“疫”动员令,郝莺歌犹豫了。

“我是一名医学生,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工作正好和我所学专业对口,留下来,是我的责任。”郝莺歌说。

当她小心翼翼地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电话那头沉默了。许久,父亲郝金周说:“想留下就留下,但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发生任何事情,我马上过去接你。”

1月23日至今,郝莺歌已和病毒打了两个多月的“交道”。郝莺歌曾在自己的手机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如果说前段时间是新兵入伍训练加演习的日子,那最近这两个月就是在战场上真正‘拼杀’。每一场战斗都需要一批战士,我很荣幸能够成为抗疫大军中的一员。”

信息录入、核酸提取、基因扩增、结果分析……每天的检测工作复杂而又枯燥,但郝莺歌每一个环节都完成得很细致。她经手的病毒样本,从未出现过纰漏。“我希望能够做到对每一例样本负责,对每一位患者负责。”

郝莺歌说,近段时间,她的生活就是实验室和宿舍之间的“两点一线”。“最忙的时候,实验室平均每天约检测8000份样本,3月1日当天就检测了1.2万份样本。”连续的夜班曾让郝莺歌疲惫到极点,但一旦有样本入库,她仍会立刻到岗。

郝莺歌在实验室工作(3月1日摄)。新华社发

每天检测过程中,郝莺歌都要面临“冰火两重天”的考验。“我们的手是在安全柜里操作,时间长了,手就会变得冰凉。同时,密不透气的隔离防护装备又常常让她感到闷热难耐。”

为了减少防护服的损耗,郝莺歌会尽量减少进出实验室的次数。每次进入实验室前,她往往不喝水,工作时间最长的一次,她在实验室连续忙碌了10个小时。

和郝莺歌一起留下来的,还有三全学院的另外3名实习生李鋆、桂云飞和孙于洁。“我和桂云飞负责检验工作,李鋆、孙于洁负责处理医疗废弃物。”这段时间,4个年轻人相互配合,每天都会给彼此加油鼓劲。“留下来就得向前冲,我们都很棒。”

郝莺歌在工作间隙做出“比心”的手势(3月2日摄)。新华社发

当三全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常务副院长胡淼听说了郝莺歌等人的故事后,特意为他们举办了一次连线直播。“看到手机屏幕上同学们各种关心和问候,心里别提有多温暖了。”

“他们还只是实习生,还是孩子,如果选择离开,没有人会责备他们。但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和奉献,为我们全校师生树立了榜样。”胡淼说。

武汉“解封”后,郝莺歌感慨万千,“还记得武汉交通恢复通行时,一次上午坐车回宿舍,一个左转弯的时候竟然堵车了。”郝莺歌说,车堵了,她的心情却放松了。“堵车就意味着人多、车多了,城市正在复苏,生活又有了烟火气。这也是两个多月来,我和我的战友们一直努力的目标。”

武汉“解封”后,郝莺歌激动地跳了起来(4月9日摄)。新华社发

郝莺歌坦言,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选择会收获这么多关注和赞誉。“周围的人和我一样,只是想让患病的人得到治疗,没患病的人能够心安。我知道自己的力量很渺小,但多一些付出,就能早一点战胜疫情。”

记者问她,直面病毒,是否也会感到害怕?

“我不害怕,我只希望尽早打赢这场硬仗、尽快回家,我想我的爸妈啦!”

标签:病毒;实验室;记者
责编:苗津伟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