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盛朝迅: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
2021-01-27 10:35:00  来源:经济日报  
1
听新闻

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在原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打通制约循环的堵点,更是要创造新的循环发展模式。我们既要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把握工作着力点,不断拓展和深化新的竞争优势,夯实适应新发展阶段和内外环境变化要求的新的经济发展基础,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和主攻方向,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当前,国内外环境纷繁复杂,机遇和挑战之大前所未有。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百年变局、开拓发展新局的主动调整,我们要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核心要义,找准制约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堵点、痛点和关键点,采取务实举措迈好第一步。

四个重要特点

新发展格局不是对原有发展格局的小修小补或简单纠偏,而是全新的理论、全新的理念、全新的任务和全新的模式,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对国民经济循环的系统性再造与升级。从一定意义上说,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基于超大规模经济优势基础上的安全发展,是融入参与发展模式向主动引领发展模式的一次跃迁,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内需主导,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出发点。新发展格局区别于原有发展格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发展的基点和初始动力放在国内,把满足国内需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打造强大国内市场。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二是创新驱动,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根本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前沿领域形成领先优势。

三是安全可控,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为重要基础。新发展格局要求大幅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现能源、粮食、金融等重要领域安全可控。

四是联通国际,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主要路径。我们既不能因为重视国际循环而抑制国内循环,也不能因为追求国内循环而忽视国际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我们既要拥有强大国内市场并对世界市场有重要影响,也要拥有强大的国内生产能力从而对国际生产有较强引领和带动能力;既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与国际先进技术充分交流互鉴,也要有强大的人才支撑和顺畅的国内国际人才流动机制源源不断地培养和吸引全球优秀人才。

面临的主要制约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循环还不够畅通,重大经济比例关系还存在一定失调,制约了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主要表现在:国内统一大市场还不完善,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不高,供给体系与需求体系不够匹配,金融、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均衡,“卡脖子”束缚较多,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流通的体制机制问题较多,产业链创新链的联动、国内循环国际循环的联结、城乡区域的一体化融合发展还存在不少瓶颈制约等。受此影响,我国经济运行中产能过剩与消费能力外流并存,社会交易成本和要素成本偏高,内循环不畅,经济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同时也影响了民生福祉的改善。

进一步看,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在原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打通制约循环的堵点,更是要创造新的循环发展模式,这意味着我们要对原有发展格局进行战略创新和战略转型,不断拓展和深化新的竞争优势,夯实适应新发展阶段和内外环境变化要求的新的经济发展基础。当然,这种系统性的转型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所涉及的惯性和阻力将比较大。比如,长期形成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依赖使我国经济对国际循环依赖度较高,导致核心技术缺失、国内市场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等问题较为突出,制约了国内大循环的畅通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五大举措建议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既要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把握工作着力点,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一是努力增加居民收入,释放内需潜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扩大内需、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是关键。居民消费与居民收入密切相关。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整个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重点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让老百姓“有钱花”。同时,还要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增加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和兜底能力,免除消费者后顾之忧。

二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是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关键。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群体性突破,实现关键领域自主可控。要着力加大前沿基础研究投入,强化数学、计算机等理工科及交叉前沿学科等领域人才培养,营造有利于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发展的政策环境,充分激发人才活力。

三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这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基,离开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和稳固安全的产业链来构建新发展格局,就如同在沙滩上造房子,既不安全,也不可靠。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强化“要素—平台—制度”三维支撑,探索建立新型技术攻关突破机制、创新产业政策支持机制、优化产业链上下游和跨领域协作机制等,构建有利于产业基础再造的创新服务体系和制度环境,加快推动重大基础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高端工业软件和质量基础设施等产业基础技术的突破与升级,努力构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基础体系,稳固产业链安全。

四是清除制度性障碍,建设强大统一国内市场。循环的本质是“互联互通”,流通体系贯穿国内大市场、大循环的全过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商品市场方面,应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全链条标准体系建设,发展“互联网+流通”,推进交通物流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提高流通服务功能。在要素市场方面,应通过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疏通要素流通的阻滞因素,促进各类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此外,还要着力强化金融对新发展格局的支撑作用。

五是坚持扩大开放,提高内外循环畅通性。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必须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为主要着力点,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在开放中进一步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通过建设高水平自贸区、自贸港等,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在规则、制度、技术上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盛朝迅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