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四川凉山大山深处的“悬崖村”有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到了县城附近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离开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搬下山的村民能适应城里的生活吗?
某色伍哈,是阿土列尔村勒尔社的村民,刚搬到城里的那段时间,伍哈还是会经常回到村里,经营他的小卖部、接待游客,赚钱养家。他告诉我们,住进县城100平方米的新房子固然好,不过高兴之余也不得不面对一些新问题。
阿土列尔村村民 某色伍哈:养不了猪了,养不了羊了,也种不了地了,这边没有地。我在这边的话,五个人都靠我,生活费什么都要靠我了,我最担心,最担心(这件事)。
伍哈:香蕉不能买,家里面垃圾多,不买了。
孩子:哦 ,买点葡萄。
伍哈:葡萄,可以。
伍哈:一斤多少钱?
伍哈:要这串。
商贩:只要一斤吗?
伍哈:只要这串,多了家里垃圾多,不卫生。
舍不得给孩子多买一串葡萄,真的是因为害怕家里垃圾多吗?
阿土列尔村村民 某色伍哈:(住在)悬崖村的话,多多少少能挣钱,自己生活压力不大,菜都是自己种。在这边,消费是早上买一个白菜,一斤两块五,早上买了三斤早上吃,晚上买三斤晚上吃,就受不了了我。啥都要钱,有些时候我心里特别开心,有些时候我压力大。
伍哈是“悬崖村”第一个开小卖部的人,有四个孩子在读书,妻子是文盲,在家务农没有工作。早在2017年,伍哈就申请了农家乐营业执照,为的就是在“悬崖村”开发旅游时参与进来。
搬家后第一个月,伍哈的小卖部收入1200多元,用于支付水电、柴米油盐、手机费、交通费共计800多元,剩下400多元几乎全都花在孩子的吃穿上,基本没有剩余。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帮妻子在县城找份工作。
伍哈的妻子叫阿勇莫阿果,今年48岁。一开始找工作并不顺利。伍哈觉得,这是吃了以前没文化的苦,现在不能再吃缺技能的亏。搬迁后,昭觉县在社区里开展过几次技能培训,特别是随着社区周边产业园和学校建成投用,用工需求愈来越多。在伍哈的鼓励下,阿勇莫阿果报名参加了社区里的厨师培训班。
阿勇莫阿果:我(学做饭)要不怕辛苦,提高技术水平。还要把卫生搞好。
阿勇莫阿果嘴里说着要把卫生搞好,可多年居住在山上养成的生活习惯却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她在培训班的表现,一下子就被老师指出——不讲卫生。
不洗手、不剪指甲、用手抓菜、吃不完的食物直接扔回盘子里、用没擦干净的盘子装菜等等,以往这在山上这也许没什么,但现在搬进城里就不行了。 技能培训的第一步是要教大家讲好卫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老乡们适应新生活的开始,也是走向新工作岗位的基本前提。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阿勇莫阿果在烹饪技术上更加得心应手,在讲卫生方面也明显进步了。培训不仅为贫困群众提供了学习新技能的机会,也是向用工单位推荐他们的重要参考。由于培训表现突出,社区推荐阿勇莫阿果到附近的小学当厨房杂工,面试合格后即可上岗。
人生第一次参加面试的阿勇莫阿果,一上来就没听懂面试官的话,这让她非常紧张,担心被刷下来。
面试官:看到孩子要倒剩菜剩饭的时候出现乱倒乱扔垃圾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阿勇莫阿果:作为一个食堂阿姨,不应该责骂孩子,而是要好好教育开导他们,教育他们讲卫生,他们会听话的。
经过评委们耐心的讲解、打分和岗位匹配,最终,阿勇莫阿果得到了小学厨房杂工的岗位,每月工资1500元,两口子当场迫不及待地签下了劳务合同。
阿土列尔村村民 某色伍哈:现在不担心了,现在有信心必须要(带好)四个孩子。老婆在这边工作稳定了的话,四个小孩养他们读书,走出大山,我希望是这种。
阿土列尔村村民 某色伍哈:我就想老婆一直在这边,我在悬崖村开农家乐也可以,如果我出去外面(打工)不担心了。生活条件会越来越好,经济(收入)也肯定一年比一年高,我有信心。
截至目前,“悬崖村”84户搬迁群众中,90%以上的家庭参加了各类技能培训,已有三分之一(24户)的家庭靠外出务工挣钱,在本地务工和创业的有24户,还有少数由低保兜底。而在县城附近的安置点周围,产业园区建设等工作也在陆续推进,未来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给搬下山来的群众。
昭觉县委副书记 县综合帮扶工作队队长 陈松柏:搬出来要稳得住,还能致富,这是我们做好下半篇文章很关键的两个方面,只要有劳动能力的,经过培训,争取100%的让他们外出务工或者是就近务工,不落下一个有劳动能力的。我们还在大力招商引资,提供更多、引进更多劳动密集型产业来吸收他们的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