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为抗疫跨界, 他们“不务正业”的底气从哪来
2020-03-31 09:23:00  来源:科技日报  
1
听新闻

热点追踪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一些国家和地区抗疫物资短缺的问题逐渐凸显,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正“尽最大努力”保证供应。

同时,多国正借鉴中国一些企业转产医疗物资的经验,协调其制造企业转型生产呼吸机等紧缺设备。

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在这次疫情中,中国有多家制造业企业成功跨界转产抗疫物资,引起广泛关注。

疫情期间中国企业纷纷跨界

天眼查数据显示,以工商注册变更信息为标准,2020年2月1日至3月15日,全国超过2.8万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额温枪、消毒液、防护服、医疗器械”等相关业务。

企业纷纷跨界,一方面源于一线防疫物资,特别是医用防护服、口罩等存在较大缺口;另一方面源于政府层面的鼓励。

此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口罩、防护服、酒精等医疗卫生物资需求量暴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委发文,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增添生产线(设备)迅速扩大产能等,多措并举扩大重点医疗防护物资生产供应,实施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政府兜底采购收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开启“一路绿灯”模式,从资金、政策等层面“鼓励和推动相关企业转产医用物资”。

“这次大规模企业转产是战时经济动员的一次有力检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装备动员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智明说。

完整灵活的供应链是随机应变的底气

只用了几天时间,上汽通用五菱就完成了从提出自产口罩到第一批产品交付。

2月8日,汽车企业比亚迪在其官方微信上宣布援产口罩和消毒液,2月16日首批医用级免洗消毒凝胶就已发货给一线的抗疫人员。

从建筑机械制造跨界到口罩研制,天意高科技公司仅仅用时20天。从2月10日开始,他们抽调40名技术人员动手研发,仅用时7天就设计出了样机图纸,又用13天生产出了全自动口罩机。

……

是什么让这些企业的跨界速度如此之快?

科技日报记者采访多位专家了解到,生产口罩的技术门槛并不高。汽车行业本身就具备“大产业”的优势,相对于其强大的生产能力和高效的社会资源统筹能力而言,制造口罩可以说没有太大难度。

例如,生产口罩的关键原材料是一种特殊的聚丙烯,这种材料在汽车的内饰中会大量采用。生产医用口罩要求恒定的温度和湿度,并且需要无尘环境,这也与车企生产基地的“涂装车间”相契合。

济南一位不愿具名的“跨界者”告诉记者:“造口罩,我们是认真的。从无菌车间到原材料,从生产线到供应商,专业口罩生产所需要的条件,我们都有。”

由此可见,完整而灵活的供应链是制造业实现“随机应变”的底气,更是应对挑战、抵御风险的关键。

“不务正业”也能焕发新生机

北京亿都川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何博远指出,转产意味着要基于企业现有的生产条件,进行车间改造、设备采购、员工培训、资质申请,还需掌握必备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显而易见的是,生产线与原材料的投资难以在短期内收回,而疫情过后的市场需求亦将大幅回落,那么这些跨界企业将何去何从?

专家指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很大,2018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经涨至5304亿元。随着国内公众消费水平不断升级,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医疗需求增加有望继续增长,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前景被看好。

山河智能副总经理朱建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口罩机作为一种特种装备,将成为山河智能生产的常规化产品,这次疫情后,人们的生活习惯将发生一些改变,他们对未来市场十分看好。

“转产防疫生产线只是企业在医疗健康产业板块布局中的一部分。”梦洁集团供应链中心总经理但涛说,目前企业正在研发一些健康功能型产品、材料,将家纺产品与健康功能进行结合,基于前期销售反馈,已经初步感受到市场对健康产品的需求和青睐。

此次疫情对于企业而言不全是危机。如果以疫情为先,以用户为本,把握好营销的度,企业“不务正业”也有可能焕发出新的生机。(记者 王延斌 张景阳)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