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文化超市”好戏连台,原创优秀文艺作品屡获奖项,“公共阅读新空间”随处可见,“双湖读吧”“FM92.8读吧”等阅读品牌越发响亮,“淮杂进社区”“淮杂进校园”不断走向深入,徜徉盐城市建湖县城,处处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建湖县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文化建设高质量走在苏北苏中前列的总体要求,发挥好文化工作的思想和精神引领作用,突出公共文化服务、特色文化传承、文化活动创新、文艺作品创作等关键环节,不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努力在服务群众、启发群众、凝聚群众的文化实践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以“周末文化超市”为载体,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镇入村,让基层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
办好“周末文化超市”,采用“超市化”供应、“菜单式”服务、“订单式”配送的文化惠民模式,通过“周末淮剧舞台”、道德讲堂、欢乐广场等8个活动载体,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今年组织“杂技周末剧场”惠民演出45场,“杂技村村到、校校到”惠民演出412场,淮剧“进村庄、进社区、进校园”和周末舞台演出207场。
开展元旦、春节、国庆、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举办“百姓舞台”演出32场、“欢乐广场”演出41场,文艺小分队进社区演出203场,送戏下乡198场。举办塘河讲坛县镇村联动共55场、道德讲堂及其他理论宣讲2052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组织优秀影视作品展播52部,送电影3012部,送图书11万册。
以“红色文化教育”为内涵,发挥文化工作启发引领作用,让先进文化抢占思想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华中鲁艺烈士陵园、新四军苏中印刷所和一批烈士名字命名村等红色资源,通过组织媒体开展“红色文化镇村行”集中采访,编印《建湖抗战往事》书籍、《水乡红色记忆》青少年读本,唤起红色记忆。实施党员教育红色宣讲活动,通过选定十个课题、聘任百名讲师、落实千堂党课、覆盖万名党员,将红色基因融入党课中。
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铁军传人”红领巾寻访烈士命名镇村活动,组织2000多名少先队员走进烈士名字命名村,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图书馆总分馆联动下基层,开展“追寻烈士遗迹 弘扬铁军精神”真人图书展示活动。在全县199个村农家书屋举办“六个一”活动,把阅读红色经典纳入农家书屋主题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内容。
举办诗赋大会、征文演讲比赛、朗诵会、红色经典故事会等主题活动,在“书香江苏”微信公众号推广,并通过网络直播吸引万人互动。
以“淮杂艺术传承”为抓手,注重地方特色文化创新发展,让文化惠民活动内涵不断丰富。加强淮剧、杂技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成功申报授牌“中国淮剧之乡”“中国杂技之乡”。每年举办淮剧艺术周,加强文化互通和剧种间的多元化交流,扩大淮剧之乡影响力。
以“淮剧进课堂,杂技上操场”为主要内容,打造“淮剧杂技”体验馆、杂技文化走廊、“心画苑”“翰墨园”等“一校一品”特色阵地。编印非遗传承校本教材《淮剧杂技》和淮剧课本《水乡的旋律》《淮剧唱腔》,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在国家湿地公园4A级风景区九龙口打造淮剧小镇,将淮剧文化融入乡土文明新风。
召开盐城市“戏曲进校园”工作推进会,举办第九届“淮杂进校园”成果展演,组织“戏曲电影进校园”,开展“名品进校园”“剧团进校园”“戏曲知识大课堂”“谈谈我知道的戏曲明星”等活动,推动淮剧杂技艺术在中小学生中普及推广。
以“文艺作品创作”为突破,实现精品创作加速提升,让优秀文化作品适应群众需求。大力推进优秀文艺作品创作,作品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选送的文创作品,4件入围省赛终评,17件作品在市赛中获奖。
举办建湖县第二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评选表彰2018年度优秀文创作品79件。积极推进淮剧杂技作品创作。以草堰口社区烈士陈中柱和赵敬之事迹为基础,邀请省作协签约作家张晓惠创作大型纪实报告文学《生死兄弟》,即将出版发行。重现庆丰镇北秦庄华中鲁艺英勇抗日的悲壮故事,创作杂技剧《华中鲁艺1941》,已完成剧本创作,投入编排。组织剧作社创作《青年乔冠华》《不是亲娘》《忠烈千秋》《“鞋王”创业记》,邀请曹禺剧本创作奖得主陈明创作大型淮剧剧本《单身县长》。淮歌《我从建湖走过》、大型淮剧《芦荻知秋》选段“我要参加新四军”参加央视11套戏曲频道录制并播出。
《小桥 流水 人家》《买房卖房》《凌寒独自开——集体杆技》《马一刀与肖神剪》等多个杂技节目获全国优秀杂技剧展演奖、省文华奖、市“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