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记者 张玲)三月如花,美丽绽放。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前沿,一名名“白衣战士”舍小家为大家,积极投身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用柔弱而坚毅的臂膀,守护着患者的安全,成为绽放在抗“疫”一线的一朵朵“铿锵玫瑰”,为即将到来的第110个“三八”节装点上最美的芳华。
采集鼻咽拭子,她的脸离患者脸只有10公分
“玫瑰”人物: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李曼
“绽放”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资料图
“疫线”芳华:鼻咽拭子采集需要和患者近距离面对面,等于和病毒正面“接触”,传染性强、危险系数高。正常采集一般距离患者三四十厘米便能完成操作,但李曼有一次在采集中遇到一位不耐受患者,不停干呕、脑袋后让,多次采集失败,要想完成操作必须稳定住患者的头部。这样一来,她整个面庞就要暴露在患者面前,危险系数大大增加。为了完成任务,李曼没有过多思考,那一刻她的脸距离患者的脸只有10公分!
“玫瑰”心语:“作为全队第一个进行鼻咽拭子采集的护理人员,我挺为自己感到自豪的!不论何时,我都坚信我是党员,我必须先上。”
她冒着被痰液喷到风险为患者更换气管套管
“玫瑰”人物: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ICU副主任孙立群
“绽放”地点: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资料图
“疫线”芳华:一位69岁的女性病人,两年前因为脑出血,气管切开部位一直留置金属套管,后来被确诊得了新冠肺炎。由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气道要特殊处理,要尽量密闭,而这位患者的金属套管没有气囊封闭气道,接不上人工鼻,导致整个气道开放,易容易产生飞沫导致病毒播散,所以必须更换。怎么换、谁来换?这是个问题。金属套管的更换不好操作,病人在更换气管套时会咳嗽,会喷出很多痰液,这也使得感染风险增高。孙立群就说:“我有经验,我来上!”。
“玫瑰”心语:“这就是责任与担当嘛,是我们医护人员的职业使命。我们不能只当勇士,还要当谋士。”
她护目镜模糊靠摸血管给患者“盲”打成功
“玫瑰”人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儿科护士长李敏
“绽放”地点:黄石市中医医院
资料图
“疫线”芳华:这天值感控班的她,负责了整层楼的消毒杀菌工作。经过近5个小时,“消杀”工作才快完成,护目镜已几乎全被汗水和蒸汽遮住。正当她想停下来休息一下的时候,发现护士们围在17床旁边,忙着为患者建立新的静脉输液通路。那是一位病危的新冠病毒性肺炎患者,上着呼吸机,呼吸急促、四肢硬肿,静脉非常难找。值班的三名护士静脉穿刺均未成功,患者不断发出痛苦的呻吟。在危急时刻,李敏伸出援手,一番寻找后,李敏终于在患者右脚背部已被穿刺过的血管前端摸到一小段静脉,靠“盲打”为病人静脉成功穿刺!
“玫瑰”心语:“我相信,最长的路也有尽头,最黑暗的夜晚也会迎接清晨,一切都会好起来。”
95后护师“疫”线建微信群教患者肺呼吸操
“玫瑰”人物: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师刘辉
“绽放”地点: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资料图
“疫线”芳华:刚刚结婚三个多月,刘辉就在大年初一这天告别父母和丈夫,成为江苏省支援湖北第一批医疗队的一员。在护理中,刘辉为患者总结了一些肺康复训练法。为了提高推广效率,她特意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将病友们拉进来。她又将肺功能训练的方法录制成小视频让病人学习。上班的时候,刘辉还要查看病人做得规不规范,效果如何。几天下来初见成效,有的病友觉得胸闷症状较前缓解了,有的病友觉得活动后气喘的症状也有所改善了。
“玫瑰”心语:“再微小的光,也能照亮一间黑暗的屋子;再普通的医护人员,也能发挥不一样的光和热。疫情如战情,医院如战场。能去祖国最需要我去的地方,此生无憾!”
带着9年护理经验回到曾经求学的地方战斗
“玫瑰”人物: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肾脏内科护理组长周婷婷
“绽放”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资料图
“疫线”芳华:90后的周婷婷,从事护理工作已有9年,她想用自己所学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回馈”当年求学的那座城市。到达武汉后,她每天负责照顾、护理重症病区的十余位患者。她对待病人特别细心、耐心,戴着满是水汽的护目镜和多层手套,每次给患者打针时都格外注意。她会特别关心每一位患者,让他们放松心情、安心养病。他们还在病区的一个角落里放置了许多生活用品和食物,这些都是医护人员自己带来的,为了方便病人随时可以拿到需要的物品。
“玫瑰”心语:“我在湖北读过书,深爱着这个地方。我相信有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一定会恢复从前的美好与热闹。”
95后护士驰援武汉:抗疫一线为学弟学妹上网课
“玫瑰”人物: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护士汪蔷薇
“绽放”地点: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资料图
“疫线”芳华:大年三十,汪蔷薇就向医院报名去武汉驰援。一开始医院领导没有批准,在他们眼中24岁的汪蔷薇还太小。可是汪蔷薇表示不去的话她会后悔一辈子。到达前线后,在笨重的防护服、满是水汽的护目镜下,汪蔷薇要护理几位重症病人的所有生活。她每天上班的4、5个小时几乎在狂奔,她说她听不了呼叫铃的声音,一听见就要立刻到他们身边去,担心晚到几秒会错过他们的最佳治疗时间。在这期间,她还为自己的母校——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上千名学生上了一堂“远程网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学弟学妹讲述医者仁心。
“玫瑰”心语:“我们多做一点点,都是希望。希望这些病人们早日康复,早点回家,他们都回家了,我们也能回家了,那时候我们就战胜疫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