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宿迁涟沭接合部片区3个乡镇15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 摘掉“穷帽”,生活越过越红火
2020-04-23 09:0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春意融融,每晚7点左右,在沭阳县张圩乡老严荡新型社区广场上,村民们一起跳广场舞。

老严荡村是省定经济薄弱村,位于我省六大脱贫攻坚片区之一的涟沭接合部片区。沭阳县张圩乡、周集乡和钱集镇属于这个片区,共25个行政村中,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1.8万人,占片区总人口的19.6%;省定经济薄弱村15个,占片区行政村总数的60%。两项占比均为全省重点片区最高。

2018年起,这个片区3个乡镇成为宿迁市委书记张爱军的挂钩包片联系点。两年来,张爱军多次深入调研、精心指导和精准施策,去年底片区3个乡镇1.8万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15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18万元,村均达35.8万元。

“两不愁三保障”

严守脱贫底线

“孩子现在上学不用掏钱,减轻家里不小负担。”钱集镇效佐村低收入户董来武感叹说。他家两个孩子,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每年可获得教育扶贫助学金4100元。

在片区,所有低收入户家庭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可获得政府每人每年1200-5000元的资助。这是沭阳县“十三五”期间为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而专门出台的政策。“‘两不愁三保障’是民生底线,我们据此出台教育、医疗等扶贫资助政策,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代际传递。”沭阳县委书记卞建军说。

在张圩医院,厚厚的本子上记录了该院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就诊费用的减免情况。75岁的张秀美今年1月16日患脑梗住院一周,共花费1759.02元,政策补助和医院垫支去除后,自己只付175元。医院副院长李安标告诉记者,医院为建档立卡低收入户专门开辟就医绿色通道,先诊疗后付费,确保自付费用控制在10%以内。仅今年以来,就为187人次报销减免24.8万元。

50多平方米带院子的房子,水电、煤气、家具等一应俱全。这是钱集镇西北组77岁村民汤井玉的新家,住进新房他没花一分钱,每月还可领近600元低保。

在片区3个乡镇,仅四类群体,近两年就先后有1159户搬进新居,其中56户特困户住进兜底安置的暖心房,其他1103户政府帮办理贴息贷款。

补短板强弱项

脱贫成果要让群众满意

走进张圩乡,所到之处满眼春色、生机盎然,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随处可见。

在张圩大道西侧、张圩大街南侧,一个占地约26亩的人民公园初显雏形,由北向南依次为银杏园、柿子园、红色记忆、健身广场等。张圩乡党委书记邵东升介绍,这片公园原是一条黑臭水沟,去年6月市委书记张爱军来调研时,指导乡里通过公共空间治理,还绿于民。为此乡里进行规划设计,对黑臭水体回填土方5000立方米,今年“五一”前后,公园将正式对外开放。届时,村民们便多了个休闲娱乐、陶冶性情的好去处。

涟沭接合部片区属革命老区,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民生欠账多,是宿迁脱贫攻坚中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自挂钩包片后,每隔一段时间,张书记就要带着问题到片区去看看,听听老百姓的满意度。”市二级巡视员杨彩林说,为掌握片区脱贫实情,张书记调研经常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接从脱贫农户的数据库中随机抽取,途中还会突然要求停车,到田间地头跟农民们聊聊。

“对集中居住有没有什么意见?老房子拆迁后补了多少钱?搬进新房自己花了多少钱?……”说到市委书记张爱军去年1月底到他家时的情形,钱集镇槽坊新型社区居民刘权记忆犹新,“真没想到,市委书记会跑到我们家来问住得怎么样。”

张圩医院3年前整个医院不到15人,只能接生及治疗感冒之类的小病。现在医院楼有6000多平方米,医护人员50多名,内设内科、外科、检验科、影像科、急诊等科室,床位150张,CT、X胸透、生化镜、呼吸机等设备一应俱全。

片区“三纵三横”路网基本形成,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镇村公共交通开通率均达100%,污水管网铺设20公里,乡村医院提档升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这几年,片区共编制实施补短强弱项目268个,累计完成投入27.45亿元。

长效脱贫,

关键在发展能力

正在达之康苗木基地打药水的钱集镇效佐村3组村民齐树霞,上有80多岁的老人,下有上学的孩子,家中七八亩地全部流转。“基地的活很轻松,就是除除草、浇浇水、打打药,每天六七十元收入,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达之康是钱集镇效佐农业产业示范园的一个项目,整个农业产业园规划占地约6000亩,目前已有10多个项目入驻,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20余万元,日常可带动用工300余人,高峰期可吸纳周边务工人员6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低收入户70余人。

家里收入多少?村集体收入多少?来源有哪些?在钱集镇党委书记陆周印象中,这些问题是张爱军每次进村入户调研时最爱问的,而且还会跟大家一起算增收账。“脱贫攻坚不能只看数字,更要注重脱贫质量,而核心则是看发展能力强不强、收入增长稳不稳。”张爱军说。

抓产业强支撑,为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致富攒足后劲。周集乡党委书记朱立东告诉记者,“十三五”以来,全乡实施扶贫产业、项目17个,投入扶贫资金3452万多元,农业扶贫产业园、光伏发电项目、苏太花木基地项目、东方明珠标准化厂房项目等均已完工,并投产达效,可带动300多低收入户就业,给经济薄弱村带来60多万元收入。

如今,一个个产业、一个个项目正在片区乡村茁壮成长,村民和村集体长效脱贫增收的路越走越宽广。省定经济薄弱村周集乡史洼村党支部书记毛杰介绍,去年村集体收入近52万元,其中八成以上来自项目收入。“村集体有钱了,就可以帮村民谋发展,今春村里拿出4万元,将全村所有水利灌溉渠疏通。”钱集镇2016年以来,仅低收入户扶贫项目分红就发放120多万元。

本报记者 徐明泽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