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全会精神宣讲·思政一课|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王磊:理解把握五中全会精神的三重维度
2020-11-24 17:54: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钱霜霜  
1
听新闻

编者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应对变局、开辟新局的顶层设计,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全局意义、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即日起推出“全会精神宣讲·思政一课”特别策划,邀请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老师“同上一堂思政课”,积极推动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课堂、到基层。

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王磊

下面让我们走进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磊的课堂,听他讲一讲《如何理解把握五中全会精神的三重维度》。

问:王教授,您好!在您看来,如何理解把握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五中全会部署?

答:理解把握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五中全会部署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二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还要立足三个维度。

问:三个维度具体作何理解?

答:“立足三个维度”分别指的是,立足中华民族5000年发展史和近代以来180年历史的维度,立足中国共产党100年实践奋斗史和理论创新史的维度,站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美对华新态势的维度。

问:如何立足中华民族史的维度把握五中全会精神?

答:实现小康和民富国强是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梦想,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诗经》有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人民实在太劳苦,只求可以得到安康;《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强调“民富国强,众安道泰”,同样将民众富裕、国家强盛、社会安宁、天下太平作为矢志追求的奋斗目标。然而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朝代的兴衰更替从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小康的问题,及至朝代末期,“破家荡产、鬻儿卖女、时有所闻”。

然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没有一个政治力量能够解决民富国强的问题。地主阶级改良派的洋务运动、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通通走向破产。历史的重任最终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100年在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可谓弹指一挥间,但就是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接续努力下,实现了中华民族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千年梦想,圆梦今朝。理解把握五中全会精神,首先要立足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中国近代发展史的维度,只有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才能知道我们将要到何处去。

问:立足中华民族史维度后,如何实现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答: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谋幸福?什么样的生活是幸福生活?

挨打的生活,肯定不幸福。中国共产党用了28年的时间,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解决了中国人落后挨打的问题。从1949年到1978年,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取得突出进展,然而由于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加上自然灾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遭受了挫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的伟大决策,打开了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关于如何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用“小康社会”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并设计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进入21世纪,在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之后,我们党又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2017年,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新的“两步走”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20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正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理解把握五中全会精神,必须立足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实践奋斗史和理论创新史的维度,从初心和使命、理论和实践多个方面,审视和把握“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

问:在当前的国内外局势下,如何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

答:这就是我所要讲的第三个维度,要站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美对华新态势的维度把握五中全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而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民粹主义、排外主义抬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中国的现代化正好处在这一大变局调整和确立时期,我们要准确认识决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向的关键因素,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延长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

其次,在整个国际局势中,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好坏不仅事关中美两国人民的福祉,更直接关系到国际秩序的稳定。近年来,中美关系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战略合作的共识逐渐被打破,竞争性对华战略不仅成为美国政府的共识,而且逐渐成为美国“全社会共识”。新冠肺炎疫情非但没有缓解因中美力量对比变化所引发的战略竞争,反而因两国在疫情期间的激烈碰撞加快了这个进程。当前,中美之间战略竞争不仅有了新的发展,而且呈现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新局面。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赢得主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同时我们也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坚强决心,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钱霜霜

标签:
责编:戴凌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