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世遗”来了!江苏这几个世界遗产你都知道吗?
2021-07-16 09:31:00  
1
听新闻

“世遗”来了!今天,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时隔17年,世界遗产大会再次花落中国,这是我国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领域承办的最高规格国际会议。

2004年6月28日至7月7日,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江苏苏州举行,那是中国首次担任“世遗”主席国。目前中国共有55项世界遗产,成为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江苏有几个世界遗产吗?分别又是哪些呢?

苏州古典园林——“苏州园林甲江南”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是有近2500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抱太湖、北依长江,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更有“园林之城”之嘉名。

苏州私家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现存50多处。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其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展示了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以拙政园、留园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1997年苏州拙政园、环秀山庄、留园、网师园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又扩展了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和退思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此次世界遗产大会,苏州市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保护监管中心主任朱海俊将出席参加开幕式和《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边会活动。“苏州园林要发挥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在做好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同时,立足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旅融合式体验活动,让游客们感受到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朱海俊介绍,暑假期间,苏州园林会开展“园林小卫士”、狮子林暑期游园记等系列活动,让青少年感悟苏州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明孝陵——“明清皇家第一陵”

明孝陵坐落在南京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皇后马氏的陵寝。始建于公元1381年。

在将近2000年的帝王陵墓发展长河中,南京明孝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明太祖朱元璋新创了方楼、明楼、享殿及长方形陵宫的制度,改方坟为圜丘,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也直接影响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建设的总体格局和风貌,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2003年7月3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审议通过,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此后,明孝陵的保护和管理随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不仅开展文物修缮、历史环境复原等工作,更在弘扬历史文化方面积极创新。

近年来,明孝陵博物馆作为明孝陵风景区的“首席代言”,积极挖掘文化资源,打造了《世遗研学进行时》研学课程等丰富活动,通过参观、讲演、体验等形式将明孝陵的文化与内涵走进青少年心中。2020年,明孝陵新开辟了长生鹿苑,将明清时期“长生鹿”穿梭于林间的景象再次还原,使游人在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余,树立文物及生态保护意识。

大运河——千载悠悠,一部流动的“史诗”

《运河晨韵》梁振宇 摄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江河交汇》 朱武江 摄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全长2700公里,跨越了从北京到浙江之间的八个省份,是中国古代乃至现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我国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大运河扬州段(李红良 摄)

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江苏,悠悠千载运河水流经了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八个地级市,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历史遗存,也促进了沿岸文化交流。

《夕照运河湾 》朱武江 摄

为保护传承运河文化,近年来,江苏各地不断探索创新形式,让运河文化贴近百姓、深入人心。例如,淮安启动“里运河文化长廊”规划建设,现实版“清明上河图”再现了漕运文化辉煌盛景;常州运河沿岸的工业遗存被打造成“运河5号”创意街区,运河文化被融入展览、讲座、演绎之中焕发新生机;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建设,将千年流动的“史诗”幻化于形,以丰富的形式展现运河带来的文化和自然之美……

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国内首个滨海湿地型自然遗产

盐城有着美丽的黄金海岸线,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以环城皆盐而得名。凭着丰富的物产、秀丽的景色,盐城还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

2019年7月5日,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获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江苏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也是国内首个滨海湿地型自然遗产。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总面积18.64万公顷,有超过680种脊椎动物。这里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这些泥滩、沼泽地和滩涂是许多鱼类和甲壳类动物的繁殖区,是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也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

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司副司长严承高在日前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涉及天津、河北、辽宁、上海、山东等省市)的申遗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有信心在2022年2月前提交材料,进一步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

(图源:苏州园林绿化管理局 中山陵园管理局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强慧娟 王心婷

标签:
责编:王心婷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