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今年以来,为了保市场主体,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多管齐下,采取了不少措施。
记者在浙江采访时,就发现了这样一道助企纾困“加减法”。
在浙江这家新材料生产企业,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这里生产的有机硅密封胶正源源不断地发往长三角地区,不少产品还用在了杭州亚运会的场馆建设上。不过,如果把时间调回到今年4月份,那时企业生产线只开动了60%,远低于往年正常水平。
杭州之江新材料公司副总经理 陶小乐:今年上半年整个形势还是比较起伏的,特别是4月份以来,我们怎样保障市场的发展、保障客户,应该说都遇到了一些难度,流动资金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
面对困难,企业选择了主动出击。先是加大创新力度,增加高利润产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在国内积极开拓新的合作伙伴。就在企业为了保证生产四处奔波的时候,4月底,浙江出台了包括27条措施在内的减负纾困清单,覆盖减税、融资、稳企等多个方面,这给企业带来了希望。更让企业没想到的是,银行工作人员居然主动上门来对接贷款需求。
中国银行杭州分行党委委员 侯力辉:在对这家企业日常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企业整体经营情况是比较好的,但自有资金还不足以支撑后续研发和生产。因此我们为企业新增授信,目前企业在我行贷款余额已达4500万元。
不仅是金融部门,财政和税务部门也伸出了援手,帮他们办理了近3000万元的留抵退税款。
国家税务总局杭州市钱塘区税务局法制科科长 吴静:我们根据企业类型、成长周期等身份标签,精准锁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主动提醒。除了留抵退税,我们还辅导企业享受了研发费加计扣除等企业所得税减免3359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58.26万元。
资金到位了,这也让企业有了规划长远的底气。
杭州之江新材料公司副总经理 陶小乐:这是我们一个十层的研发大楼,除了会议室之外,全部都是我们的研发实验室,现在投入非常大。我们在集成电路的芯片封装胶上面,在新能源动力电池上面的结构胶上面,都做了很大的投入,这就是最近在做的。现在(实验室)都不够用了。
在厂房里,记者还看到了企业从瑞士和德国购进的自动化生产线,这条生产线上每分钟能够生产200多支的成品胶。
杭州之江新材料公司副总经理 陶小乐:全球只有2条(这样的生产线),我们在中国有一条。这个非常好地提升了我们智能化的制造水平和柔性管理水平。
制造生产水平在提高,让企业出乎意料的是,对生产线的升级改造,还带来了额外的惊喜。他们纳入了浙江推出的“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计划”,凡是列入这张清单的企业,都能获得财政的支持。
杭州之江新材料公司副总经理 陶小乐:转型补助的资金已经到位60%了,我们会把这笔资金主要投入运用于我们公司的数字化转型。
实际上,这家中小企业只是众多受益市场主体的一个缩影。今年,仅支持生产制造方式转型,浙江就拿出了近11亿元。而这只是财政支出的很小一部分。今年前7个月,浙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86.7亿元。
为了更精准地管好“钱袋子”,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浙江财政将数字化管理融入了日常工作。哪怕一张纸,都有清晰的使用规格和标准。同时,为了让闲置国有资产“活”起来,公物仓管理信息平台对行政事业单位配置物资、处置、超标资产实现统一管理和调配,能减少一半的总支出。
浙江省财政厅副厅长 倪学军:一般性支出“应减尽减”“应压尽压”,财税政策“应出尽出”“能出快出”。今年1至7月,(浙江)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上年增长15.1%,其中一般性支出压减率达8.3%,真正实现节用裕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