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二十大代表风采丨立克拢拢:彝乡赤子 风雨追梦行
2022-09-26 17:28:00  来源:川观新闻  
1
听新闻

立克拢拢,男,彝族,1991年1月生,201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22年当选中共二十大代表。现任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雪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人物故事

返乡6年后,回望雪峰村村口那条从无到有的通组路,31岁的立克拢拢偶尔会回想起在成都创业的点点滴滴。但他更无悔于自己的决定——选择泥泞、选择家乡,回到大山深处用青春和汗水带着乡亲们蹚出一条致富奔康路。

毅然返乡, “我始终是那个山娃子”

“90后”“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谈及这些荣誉,立克拢拢摩挲着双手,显出一丝羞涩。“始终是那个‘山娃子’。”话语间,大山和彝乡是他血脉里最深沉的眷恋。也正因如此,6年前他选择回到故乡,“总想为乡亲做点啥。”

回乡创业并非坦途,父亲立克栾甲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别人都想方设法走出大山,你倒好,回这个穷山沟干什么。”彼时,立克拢拢与朋友合伙在成都创办的一家公司已然起步,他也在成都安家。但只有他自己清楚,每年的回乡路走得有多伤神。

“一边,大城市日新月异;一边,家乡还是泥巴路、土坯房。”城市生活的优渥,带给立克拢拢的是煎熬,让他渐生一个念头:“回去,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2015年9月,立克拢拢卖掉公司股份和位于成都的房产,毅然返乡创业。经过多方考察,他发现山高坡缓的雪峰村不仅草地资源丰富,本地还有养牛习惯,养殖肉牛的条件得天独厚。于是,他流转100亩土地种草,建起1300平方米的厂房,引进50头牛,创办了彝诚肉牛养殖合作社。

困难接踵而至。一方面,返乡带回的资金在修完牛圈后所剩无几,资金链的断裂让立克拢拢的养牛计划一度停滞;另一方面,流言蜚语开始在周边漫延——“就是在城里混不下去了”“养牛能富,我们早都富了”……

内外交困中,当初反对的父亲挺身而出:“赔不起钱,我就把林子卖了帮你还钱。”父亲的坚定,打消了担保人的顾虑,促成了贷款。有了资金注入,合作社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利润达到16万元,迎来“开门红”。

原来说风凉话的村民也转变了态度。2016年底,15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不出一年又有40多户村民加入其中,“态度转变了,脱贫致富就有了希望。”

脱贫奔康 ,“我们就服‘小书记’”

“多收些秸秆,现在正是贴膘的时候。”9月13日,川观新闻记者来到雪峰村,纷纷秋雨中,立克拢拢正带领村民抢割秸秆:“12月份,肉牛出栏。现在多抢些秸秆,多备些饲料,大家马上又能看到收成了。”

自2016年当选雪峰村党支部书记,如何让村民们增收致富,是“在梦里”都不断敲打着立克拢拢的话题。

“首先是做大肉牛养殖。”立克拢拢介绍,2017年,全村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加入了合作社,同年便实现分红24.61万元。最早加入合作社的莫西塔加,至今记得第一次分红的场景——自己没掏一分钱,拿工资,学技术,还拿到了分红,“我们就服‘小书记’。”

正当全村开始养殖肉牛,新的瓶颈再次出现。

雪峰村以前通往外界的路全是峭壁陡坡,村民出行尚且不便,把牛运出去更是难上加难。“多给几十元,‘牛经济’都不想来。”修路,成了雪峰村致富路上的又一件大事。

指着如今已成为“网红”景点的“西泥湾二十四道拐”,立克拢拢回忆起当年的建设场景。“把粗麻绳拴在货车前,村民、村干部二三十个人在前面‘人拉车’。直线距离200米,转弯倒拐24个。”

“网红路”折射出的是一个彝族山村渴望蜕变的决心。人心齐,泰山移,两年时间,全村28.5公里通村通组公路全部硬化。

至此,雪峰村的产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该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思路,将村级扶贫资金和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合作社,扩大合作社发展规模,以“保底分红+效益分红”模式,分红27万余元,确保集体经济和贫困户的收益稳定。

2017年,雪峰村顺利实现脱贫。如今,雪峰村进一步深入挖掘集体经济发展潜力,实施母牛养殖、肉羊养殖、水土改造等项目,村集体经济实现从0到253万元的突破。

 

标签:
责编:孟涛 易保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