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在指导思想上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竞相发展,积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向智库型转变,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迫切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好地发挥作用,
要成为国家治理的思想库和新动能
当前,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特别是在重大决策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对决策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综合性和长期性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从治理能力上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更加高级、国际国内联动更加紧密,对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做出决策,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需要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具体分析而言,首先,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入、利益格局的调整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影响经济社会稳定的新旧矛盾并存叠加,突发事件频繁、风险点日益增多,对决策的前瞻性、预见性、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难度越来越大,决策面临的各种利益冲突问题越来越多,对决策的针对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在互联网时代,社会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舆论影响决策逐步显现,对决策的透明性、公开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四,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格局博弈重组,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期,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和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出于国家战略利益、意识形态等因素采取各种手段遏制中国,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大国崛起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要更加注重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的分析和预判,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完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注重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建设一批国家亟须、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高国家治理中的科学决策能力,确保制定的重大战略、出台的重要政策措施符合客观规律,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新动能。
要担当塑造和展现中国软实力的设计者和传播者的责任
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所拥有的强大公共外交功能,使之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也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间的学术交流与政府、政党、议会等的交往方式一样在外交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国家间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渠道。“民齐者强”,推动深化国家间民众的相互认知,哲学社会科学在夯实国家关系的友好民意和社会基础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自觉担当起塑造和展现中国软实力的设计者和传播者的责任,不断完善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机制,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研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平台对话,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政策主张,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提升国家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通过学术交流,为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传播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不断研究与传播,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重点,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打造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中国文明形态的理论体系,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独特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世界贡献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文明新形态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系天津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