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美"的色彩更加绚丽 江苏生态优先铺陈大美新画卷
2022-10-15 06:5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记者 王静 吴琼

“空气变好了,一眼能望到江对岸的张家港。”南通市崇川区狼山镇街道临江社区居民王玉平今年62岁,退休前在南通港口集团狼山港务公司装卸货码头工作。在他的记忆里,十年前沿江岸线脏乱差,空气中一年到头飘着煤灰粉尘,家里门窗常年紧闭。

2016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长江南通段的相关问题后,当地迅速启动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关停并转“散乱污”企业,拆除周边各类违建,退出港口货运功能……曾经的“生态伤疤”蝶变“绿色氧吧”。

南通沿江岸线的沧桑巨变,折射出江苏全省环境面貌的极大改善。十年来,在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多的同时,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GDP的能耗、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 48.3%、 43.4%。在美丽江苏的舞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故事不断上演。

生态明显好转,

“江中稀客”频频现身

第四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日前启动。9月23日、24日傍晚,科学考察船分别在长江南通段五山附近水域和长江镇江段扬中雷公岛附近水域拍摄到了江豚群。江豚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评估长江生态系统状况的指示物种。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初步判断,扬中雷公岛附近夹江水域发现的4头长江江豚中,有一对为母子豚,幼豚应为今年四五月份刚出生的“新生儿”。今年科学考察已多次发现母子豚,说明长江江豚自然繁殖情况良好。

“江豚逐浪”见证江苏生态环境的好转。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绿色发展步履铿锵——

2013年首次以省委全委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十三届江苏省委把“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列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六大目标”之一;2016年底,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启动实施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的“263”专项行动; 2018年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确立“1+3+7”污染防治攻坚作战体系,同年,在全国率先成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2020年,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专题部署美丽江苏建设,将其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去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将“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列入主要目标任务;今年8月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要求,坚持久久为功,加快实现生态环境根本性转变,坚定不移推动美丽江苏建设。

刚刚结束的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江苏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江苏“工作力度大,取得明显成效”。回望过去十年,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尹荣尧报出一组数据,充分印证江苏环境质量的改善——

从2012年到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提升到11.64万亿元,经济总量增加115.6%,但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削减25.8%、24.4%、40.7%、46.9%,PM2.5平均浓度下降54.8%、降至33微克/立方米,首次以省为单位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实现历史性突破。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保持Ⅱ类,太湖治理连续14年实现“两个确保”,湖体总磷、总氮浓度达到近十年来最优。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社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连续五年上升,2021年度达到93.6%。

人居环境整治,

城市乡村“各美其美”

南京城南河畔小游园内,连片的树木遮天蔽日,66岁的南京市民蔡茂林每天乘公交车到这里与老友相聚。

谁能想象,如今让老人们兴致勃勃赶来相聚的休闲好去处,曾经流淌着一条黑臭河。城南河是28条南京入江支流之一,贯穿南京市浦口区主城,曾长期承受生活、生产污水肆意排放其中的“恶果”。从消除黑臭,到水质提升,再到河岸环境整治,南京下大力气实施“碧水工程”,目前南京28条入江支流水质达标率为100%。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范信芳介绍,目前,江苏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5个、中国人居环境奖15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9个,数量居全国第一,拥有全国最多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街区。十年来,全省城市(县城)公园绿地面积由408.81平方公里增至644.85平方公里,增幅达58%,远超同期城镇常住人口增幅,公园数量由826个增至1504个,城市公园免费开放率达96%。

美丽宜居,城市乡村“各美其美”。2011年以来,江苏先后组织实施村庄环境整治、村庄环境改善提升等系列行动;2018年以来,根据中央部署要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接续推进“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过去,河水都是一股馊臭味,在家关上门窗都能闻得到。整治后,水清了、景美了,我和老伴晚饭后都要在这里遛遛弯。”78岁的昆山市周市镇市北村村民陈叙根喜滋滋地诉说这些年村里的变化。

处处有美景、入眼皆风景,在乡村越来越常见。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朱国兵介绍,我省先后实施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省、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建设, 2020年起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截至去年底,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7%。我省还全面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超过99%,开展全域生活垃圾分类的乡镇(街道)超过300个。

我省还连续多年将农村改厕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明确到“十四五”末,全省农村除无人户或其他特殊情况外,全面消除旱厕、全面建成无害化卫生户厕的工作目标,推动户厕由室外向室内转变、由厕所向卫生间转变,让农民群众“方便”更方便。

调结构转方式,

发展“含绿量”不断增加

在国家能源集团宿迁发电有限公司,两台660兆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有序运转,项目采用炉烟再循环、汽电双驱引风机等多项新技术,提升了机组发电效率,减少了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宿迁投入309亿元建成175项重点工程,实施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治理示范项目。

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坚实支撑,更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近五年,江苏一般公共预算环保支出达2173亿元,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能力2086万立方米/日,危废处置能力243.4万吨/年。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有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拉动城乡投资消费需求、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江苏深入调整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结构,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累计压减煤电落后产能738.75万千瓦、水泥产能2766万吨,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不断增加,目前江苏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

江苏还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在全国率先划定省级生态保护红线,配套出台监管考核和生态补偿办法;率先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发挥市场机制有效调配环境资源;率先推行水断面“双向”补偿,运用经济杠杆激发各地治污动力……

2019年3月,江苏省政府与生态环境部签署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合作框架协议,成为全国唯一的试点省,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目前,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成效初显,重点排污单位中有1.2万余家监测设备联网、1.8万余家用电监控联网、1900余家视频监控联网;危废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不断完善,接入产废或经营单位超5万家;“绿岛”共享治污项目让近3万个中小企业直接受益;在全国率先推出的“环保贷”,已投放贷款60.52亿元……

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水韵江苏”正不断擦亮“颜值”,努力绘制色彩更加绚丽的生态画卷。

标签:
责任编辑:缪钦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