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6日讯 (记者 罗鹏)“自从开展垃圾分类以来,楼下臭味没有了,蚊蝇消失了,小区的环境也变得更好。”在南京市栖霞区晶都茗苑小区内,下楼扔垃圾的居民葛先生心情不错。自5月份小区内“撤桶并点”,实施垃圾“定时定点投放”以来,晶都茗苑仿佛变了个样子,处处花香草绿、焕然一新。
今天上午,南京市城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垃圾分类先行先试小区、单位试点总体情况。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以来,南京64个小区、101个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先行先试,小区试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单位规范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建立分类责任制度,探索源头减量措施。目前,57个小区“撤桶并点”进行定点投放,99个单位配置了分类设施,强化了责任制度,采取了分类减量措施。
生活环境得改善,分类意识大提升
走进晶都茗苑内,宽阔的小区道路整洁自然,两旁的居民楼高高耸立,随处可见绿树红花,俨然一个生态大花园。可就在几个月前,小区内还时常飘散着阵阵臭味,蚊蝇乱飞。“可以说变化就在开展垃圾分类以后,居民们集中投放垃圾,社区每天对垃圾进行收运,恶臭不见了,好环境也回来了。”居民葛先生告诉记者,以往每栋楼下都有好几个垃圾桶,居民们随时随手扔垃圾,既不环保又破坏环境。自撤桶并点后,楼下绿地得到恢复,遛弯的人多了,小区也恢复了生活气息。
实际上,与晶都茗苑一样“华丽变身”的居民小区在南京还有很多。自先行先试以来,市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不少小区实施“撤桶并点”后,长期困扰居民的垃圾桶蚊蝇滋生、臭味难闻等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小区增设了垃圾分类宣传栏、标识牌,设置绿植、花卉美化垃圾分类收集点环境,加强对居民分类投放的引导,成为小区的一道风景和靓丽标志。
此外,在先行先试推进过程中,街道、社区干部纷纷走进小区,与居民面对面交流。通过组织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召开居民议事会、上门入户宣传、指导员现场指导、积分兑换奖励等措施,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断提高,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热议的话题,居民参与人数和投放准确率也在逐步提高。
垃圾分类大家谈,居民议事化难题
垃圾分类如何在居民小区内顺利推行,让百姓满意,除了街道、社区抓落实,城管部门加强指导考核外,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真正参与进来,建言献策,引导全民参与热潮。
在小区先行先试中,垃圾房(亭)的选址成为多数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对此,听取民生意见,“量身定做”分类方案则显得尤为重要。记者了解到,不少小区积极组织居民代表召开议事会、大家谈等活动,认真接纳研究建议,因地制宜逐步推进,不仅得到了居民们的大力支持,更提升了垃圾分类活动的获得感。
“以我们小区为例,当初在北门进口处建垃圾房时,有不少居民提出了建议,认为既不方便又有安全隐患。当社区及物业充分听取了解意见后,最终选址在出口处,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赞同。”栖霞区齐民路社区党总支书记朱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小区推行垃圾分类以来,像这样与居民共商问题、听取民意的例子不胜枚举,为的就是让居民成为垃圾分类推动的“主人”,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朱宇告诉记者,作为先行先试中南京居民户数最多的小区,齐民路社区党员代表、该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以及居民志愿者等对2048户居民进行入户走访,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并征求居民垃圾分类的各类意见和建议,短短14天,共收集意见和建议120余条。“根据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经过18次36项优化和完善,满足了居民的需求,改变了‘我们敲锣,居民看戏’的局面。”朱宇坦言道。
据南京市城管局二级巡视员陈雷介绍,先行先试期间,南京试点小区增设了垃圾分类宣传栏、标识牌,设置绿植、花卉美化垃圾分类收集点环境,加强对居民分类投放的引导,成为小区的一道风景和靓丽标志。此外,通过采取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和源头减量措施,垃圾投放强化了约束、上了“规矩”,一些小区的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分出量明显增加,其他垃圾量有所减少。
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预计11月实施,末端处理蓄势待发
南京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什么时候正式实施?一直是市民们强烈关注的话题。今年6月24日,《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这意味着强制分类的“脚步”正在加快,“靴子”即将落地。
对此,南京市城管局环卫处副处长龙瑞表示,条例有望7月颁布,具体实施时间要看最后条例中的规定,预计今年11月有望实施。“条例实施后,意味着南京市民都要按照规定扔垃圾,每个小区都要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
垃圾分类真要来了,末端处理设施建设得怎么样了?记者了解到,南京加速建设末端处理设施,已建成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一期、溧水、高淳、六合区餐厨厂和140处餐厨就地就近处理设施,预计至2020年8月份,南京市餐厨垃圾处理能力将达到950吨/日(集中550吨/日、就地就近400吨/日),年底将开工建设栖霞餐厨厂、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二期,年内能够满足垃圾分类实施进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