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山茶田
漫山茶树,碧绿连绵。坐落在大别山余脉、盱眙革命老区黄花塘里的大雨山,雨水充沛,土壤碱度适宜,是苏北地区茶树生长绝佳之所。黄花镇雨山茶场,已有62年历史,上世纪有过辉煌,但因不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好的制茶工艺逐渐落后。2018年,雨山茶场成为省重点帮扶单位,国家电网资助改善绿茶生产线,并捐献红茶生产线,扩大丰富雨山茶叶品种,从田里再次挖宝让雨山红茶“一点红”走入大众视野。
▲雨山茶场长董武林
“国家电网帮扶改造,不只是改进生产,也引入了绿色能源。”雨山茶场场长董武林介绍道。生产线焕然一新,56千瓦太阳能电池板也在茶场“安家”。光伏发电在供应茶场生产以外,余电供村民使用,发电的收益全部用在“刀刃”上,帮助黄花塘镇建档立卡户脱贫。
▲雨山茶
现在,雨山茶场发展向好,还做起了电商直播,销路从苏北扩大到全国。
涟水县高沟镇扁担村历来有栽桑养蚕的传统,58岁的陈秀芳是个老蚕农,以前自己在家养蚕,一季才卖十几块钱:“一年只能买一件小花褂子。”
作为江苏省“十三五”省定经济薄弱村,为有效脱贫,实现增收,靠田吃田,2018年村里启动蚕桑产业园项目。产业园包括桑园、小蚕共育室、蚕茧烘干房,同时还引进先进的栽桑养蚕技术,在每年5月到10月的时间里,可以养10批蚕,极大地提高了产量。
▲规模化的桑蚕产业园
产业园的建设中,村民除了能得到稳定的土地流转租金,还有了就业的机会,凭着丰富的养蚕经验,曾经的养蚕散户成了产桑产业园的上班族。
栽植桑苗、桑园管理、小蚕孵化、大蚕上蔟、采叶喂养……园区还吸纳周边留守妇女120多人,其中低收入户36人。“现在在园里干活,一天就有90块钱,以前的日子哪能比。”村民陈秀芳说。
▲在园内上班的陈秀芳
目前,整个项目区共80个蚕棚,每个蚕棚可容纳400张蚕纸,每年蚕茧销售额可达60-80万元,年实现销售收入600多万元,每年能为全村增收43万元。
记者 童棹凡 王心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