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携手十四所 南京雨花经开“智造”赋能再延伸
2020-11-13 15:1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陈文 罗鹏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1月13日讯(通讯员 陈文 记者 罗鹏)在疫情防控进入新常态下,作为产业园区,如何将“招商突破年”和“企业服务年”有机统筹,实现相得益彰?近日,一场由中国电科十四所、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联合举行的“2020智能制造产业对接会”给出了答案:“围绕园区龙头企业,打破传统的产业链水平分工,构建垂直整合的产业链集群,引导催生园区内产业研发、生产大循环,园内园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开发区工委书记陈志康说。

身处“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叠加区,实施创新驱动、加速动能转换、走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南京确立的新赛道。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雨花台区,用南京市域2%的占地面积,创造了全市约4成、全省约2成的同业产值占比,高科技创新潜力由此可见一斑。“作为南京主城唯一的省级经济开发区,雨花经开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关于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十四所的龙头作用,积极挖掘上下游产业链需求供给,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雨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炜介绍,园区目前已聚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及关联企业27家。今年前三季度,智能制造产业规模达26亿元,预计年底达到34亿元,高端现代、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生态环保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在园区加快布局。

产业环境有了,服务配套齐了,园区加速跑还缺什么?龙头带动!在距离南京不到300公里的上海,临港特斯拉超级工厂的落户带去了一个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近在咫尺的软件谷,华为、中兴、润和等龙头企业的持续引领,诞生了南京软件名城的城市坐标。对于雨花经开区而言,作为我国雷达工业发源地、被誉为“三军之眼,国之重器”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发展,从“十五”开始,就开展无纸化、数字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数字化研究所建设,目前正向“全数字、全互联,全智能”的智慧型研究所迈进,正是园区可以依仗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领军龙头。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给全球经济带来冲击同时,也重构着全球的产业链。围绕园区产业集群发展不仅要求做好店小二,更要扩容朋友圈帮企业精准找朋友,实现做大存量挖潜力、做优增量强支撑、做强变量提动能。”在雨花经济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娄杰看来,十四所在智能制造领域积累了显著的人才、研发、系统、孵化等优势,但同样需要寻找产品上下游的运用场景,而园区不少初创或处在平台期的智能制造企业也在为实现产品迭代、竞争力突破煞费脑筋,双方的背靠背实现技术、产品补位不仅可以促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更能高效整合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系统的上下游企业,营造集聚效应。目前,雨花台已出台雨花资本市场、独角兽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三大”培育计划。同时雨花经开区也有着约500亩的成熟用地和20万平方米的载体,既有运营成熟的特色园区,也有独具潜力的新型都市工业园,可以为意向企业量身定制设计方案,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至于这场融合聚能、产业补位、各展擅长的对接会效能如何,如果说上下游26家企业纷至沓来是表象的话,一张写满需求合作的统计表格反映的则是企业心声。像落户经开区从事新型显示屏软硬件研发、生产的欧帝电子,但依旧希望和十四所结成战略合作,借助智能制造领域的优势合力打造智能工厂示范车间;从事传感器和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的中旭电子则提出协同园区企业优化供应链的需求。对此,十四所也明确表示将加速推动双方合作进程,同时依托智能车间、智慧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共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标签:智能;园区;产业链
责编:罗鹏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