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既是我国第7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精准扶贫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脱贫之策在产业,产业壮大看龙头。多年来,伊利作为中国乳业龙头企业,投建多个产业基地,并探索出了“产业基地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围绕“党建引领、产业带动、精准发力、全面脱贫”十六字方针,带动贫困群众实现“伊”起小康。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表示,伊利将持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带领全行业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短期发力健康 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安占国是伊利学生奶团队的一名普通员工,他每月定期2次完成对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31所学校12000多名小学生的全覆盖走访任务,全年配送学生奶86000多件,一年下来走了19000多公里,相当于近半个地球的距离;伊利开展“金领冠母爱计划”向凉山地区母婴阻断家庭0-1岁的孩子,免费提供价值645万元的金领冠婴幼儿配方奶粉……伊利在产业基地周围,积极通过兜底扶贫、健康扶贫等,提高贫困群众生活质量。
土默特左旗第四小学的孩子们饮用伊利学生奶
在短期,伊利从贫困群众最急需的项目出发,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伊利的营养关怀。伊利集团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公益机构推出“伊利营养2020”精准扶贫项目,通过营养调研、健康教育与公益捐赠等多种形式,全面聚焦伊利产业基地周围贫困地区人口的营养与健康改善,持续开展“D20中国小康牛奶行动”“国民营养行动计划”“金领冠母爱计划”“伊心为你——贫困先心病患儿救助行动”等活动,截至2020年10月,“伊利营养2020”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累积投入近8000万元,60余万儿童从中受益。
中期聚焦产业 为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位于大青山南麓土默川平原腹地,全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476人,涉及5,106户,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20.32%。2006年,伊利与土默特左旗政府签约,宣布双方结成永久战略联盟合作伙伴。2019年底,伊利再次投资建设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创造GDP超过1000亿,累计财政收入900亿,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口超过50万人。2019年,土默特左旗全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从与乳业产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中获得稳定收入,真正做到脱贫不返贫。
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开工仪式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乳业横亘一、二、三产业,能够拉动当地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加工、乳品加工和物流、包装等产业链上下游辅助产业,在产业扶贫工作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伊利“产业基地精准扶贫模式”致力于永久性脱贫,为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正在让更多的地区、更多的群众走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长期精耕教育 实现可持续“全面脱贫”目标
“你知道飞机是什么样子吗?”贵州息烽县木杉小学校长徐萍问孩子们。“他应该像这么大,我在电视上看就是这样。”陈国红小朋友把两个手指头捏在一起比划着。没想到,参加伊利未来公园的夏令营活动时,到了机场,陈国红抑制不住兴奋,到处跑着喊“原来飞机比我们都大呀!”伊利未来公园致力于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增长见识,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喜悦。
伊利未来公园的孩子们参观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孩子的成长教育,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全面脱贫”目标的可持续。伊利把注重孩子的科技、安全教育作为了头等大事。为了让更多孩子享有丰富而有质量的科学教育,伊利联合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推进“伊利未来公园”公益项目,累计投入并使用资金480万元,着力促进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学生在科技教育领域的成长与进步,致力于用科技连接世界儿童。
伊利产业基地精准扶贫模式,全面脱贫的“三步走”策略让越多越多的人获益。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伊利“产业基地精准扶贫模式”获得了政府部门、权威机构以及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前不久,伊利第3次入选了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企业扶贫优秀案例”。联合国全球契约亚太区总干事刘萌表示,伊利是第一个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地的中国乳企,在扶贫领域的实践成果令人赞叹,希望伊利积极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带领更多食品企业一起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更快实现。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雷明指出,伊利“产业基地精准扶贫模式”是中国企业推进高质量脱贫的一个创新典范,也是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优秀解决方案,对实现可持续脱贫贡献了中国智慧。
伊利产业基地精准扶贫实践入选国务院扶贫办《企业扶贫优秀案例》
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伊利更是以实际行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十四五”即将启航之际,伊利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300亿元扶持上游奶业,用实际行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伊利用实际行动向祖国、向人民、向时代交上一份稳中求进、共同发展的满意答卷,从根本上推动实现“伊”起小康,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