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世界读书日|疫情之下的阅读故事
2020-04-23 16:10:00  来源:荔枝新闻  作者:王啦啦 五柳  
1
听新闻

很多人一定还记得,在武汉方舱医院,曾经有一张走红网络的照片——一位男患者戴着口罩躺在床上安静地读着书,在容易让人心生焦虑的疫情之下,这种内心世界的安宁与强大更显难能可贵,这大概就是阅读带来的力量。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很多人利用“宅家”时间通过读书汲取精神力量,寻求心灵慰藉,自我提升。近日某社交平台发布的《2020网民阅读报告》显示,疫情期间31.6%的网民读书量超上一年总和,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一起来听听疫情之下的阅读故事。

疫情“打乱”了我的阅读计划

读者一:胖瓜

年龄:20+

身份: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肯定是有变化的,我的书单换了不少。”

这是疫情发生以来,胖瓜读书的最大感受。作为一名“自律”的读者,胖瓜每年都会给自己列一个详尽的书单,内容包括:今年大概要读多少本书,读哪些类别的书,甚至会明确到每一本书具体是什么,但疫情的到来,“打乱”了这个计划。

“现在这个特殊时期,一些书‘加塞’了,比如《鼠疫》、《霍乱时期的爱情》、《独居日记》等跟当下情况更贴合的书。如果不是因为新冠疫情,它们应该还在我的书架上‘吃灰’,不知道哪年能安排上,或者是一直都安排不上。”

武汉封城、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抗“疫”,胖瓜翻出了加缪的《鼠疫》,这也讲了一个抗“疫”故事。书里有一段描述了奥兰解封后的情景,大部分人欢呼雀跃,与久别的亲人相拥,但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另外一部分因为鼠疫“丧失了亲人,也丧失了一切快乐”的人。

胖瓜的读书笔记

胖瓜对这段描写产生了共情:“虽然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它又跟我们正在面对的现实非常近。武汉封城期间,一些人失去了亲人,面对武汉解封,他们也许并没有自由、放松或者期待的心情。”

读完了《鼠疫》,胖瓜又把目光转向了《独居日记》,这本书算是梅萨藤隐居避世时的手记,书中谈论思考和创作,谈论恋情与友情,记录日常琐事和对四季的细致观察。从老家安徽淮北回北京复工后,单位要求大家居家办公,胖瓜也当起了“宅女”,独自住在北京通州的出租屋里,泡泡花茶、种种多肉、做做饭、读读书、弹弹古琴。她认为,长期处于恬淡闲适的状态下的自己应该能与梅萨藤“神交”一把,“大多数时候重复又平凡的生活让人厌倦,但总是有美好的事情发生,窗外的柳树发芽、树梢小鸟叽叽喳喳、墙角二月兰绽放,一切都是生命怒放的样子!”

“鸟雀呼晴” 跟着花间词去云游

读者二:雨文

年龄:30+

身份:南京某杂志编辑

与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平时的雨文喜欢抱着手机进行碎片化阅读,比如看看荔枝新闻、新浪微博、知乎、朋友圈等等,新冠爆发后,她就把古诗词重拾起来,每天抄一首,细细品读,“平时节奏比较快,没有那种心境去读,这种就需要慢慢来欣赏。”

雨文说,一开始读的时候,人还是比较浮躁的,看两眼就刷一下手机,渐渐进入状态后,能坚持近一个小时不去看手机。

雨文是个感情细腻的人,平时有空的时候总喜欢出去看看风景、拍些美照、发个朋友圈,再配上一两句很美的句子,所以花间词是她的最爱,初夏即将到来,她恋上了周邦彦的《苏幕遮》:

苏幕遮

宋 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这些描写夏天的花间词,跟着古诗去云游,你就感觉心情会好很多。”雨文说。

除了让自己轻松快乐起来,雨文说,这样的阅读也让她有了意外的收获,“前段时间,需要写一篇与古城相关的文章,很多古诗句自然而然在脑子里蹦了出来,‘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十里秦淮生春梦,六朝烟月荟金陵’……写得非常之顺手,以前写这类文章的时候还是很费劲的,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这次就会很自然而然就能想到这些句子。”

阅读和思考让未来更明晰

读者三:陈工

年龄:30+

身份:青年创业者

“疫情期间阅读的时间更集中了,书的选择也更多了。”

疫情之前,陈工读1本书要花一个半月的时间;疫情期间,同样的一个半月时间,陈工读了10本书。

以前读的书很少涉及企业管理和金融,疫情期间,这些书都被纳入了陈工的书单。同时,作为一位“80末”的老爸,这段时间,他还研究起了亲子教育。

陈工拥有一家小型的建筑设计公司,管理着十几号员工。创业初始,他认为做好一家企业就是“有事儿一起做,有钱一起赚,大家开心最重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意识到,一家公司若想良性有序地运转,仅凭接活赚钱这种单一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疫情期间,长时间居家隔离的空闲给了他阅读和思考的时间。

“最近,我读了里德霍夫曼的《联盟》,启发很大。书里说企业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有各自的规划,无论是企业合伙人还是普通的员工,成员们的成长轨迹决定了公司未来的走向。”

陈工坦言,读这本书之前,他从没考虑过这些问题,但读完以后,他开始督促合伙人和员工拟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推荐大家一起学习提升。“今年5月份有注册建筑师考试,我们有一位同事今年要参加,我认为通过这样的考试提升自己,远比完成眼前的一单业务意义大。所以就把他手上的活儿接过来,让他安心备考。如果大家都有所提升,那公司未来发展的思路也会更广一些。”

陈工最近的书单

除了创业者,陈工的另一重身份是“80”后老爸。他的妻子是一位媒体人,疫情期间报道任务繁重,于是,陪伴儿子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他的肩上。“教育小孩我也是照书学的,我刚读完一本亲子教育的书叫《终身成长》,里面会有一些方法教我们通过夸奖把好的品质内化成孩子的习惯,这个技能我就学会了。”

“比如今天老师教的英语单词他都学会了,要在以前我可能会夸他把英语学好了,但后来我意识到这种表扬太浮于表面了,孩子有可能为了获得我的表扬而去学英语,并不是自己想要去学。所以我现在会夸奖他学英语坚持得不错,同时鼓励他要为了自己能说好英语而去自主学习,把坚持学习慢慢内化成一种习惯。孩子对‘坚持’‘自律’这种抽象的词汇是没有概念的,作为家长,我们得在平时去引导他。”

作为一名“实用型”的读者,陈工把通过阅读收获的想法都适用到了工作和生活中。

阅读让人平心静气心生智慧

读者四:赵先生

年龄:40+

身份:研究人员

“我是个比较喜欢买书的人,但是因为工作繁忙,又身处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买来的书大多数根本没时间阅读,只能束之高阁,疫情期间,正好把这些书拿出来读一读。”赵先生说。

作为研究人员,赵先生不但读了一些平时没有时间深度阅读的专业书籍,给自己充了电,还阅读了不少人文类的书籍,他最爱的就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赵先生说:“这本书原著是用英文写的,后来进行了中文翻译,所以读起来有些许晦涩,以前尝试了几次都没能读下去,这次倒很快读完了。在书中,乌台诗案之后,苏东坡侥幸留下性命,但仍被贬黄州,途中他写下了《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在诗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飞鸿这么优雅的鸟,它不是在天上飞,而是在雪泥里践踏,“我们每个人会被人生当中沉重的、累赘的东西拴在这个地面上,这其实是大多数中年人的生活状态。”

“但结尾苏轼又写道:‘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他们兄弟俩在崎岖的雪泥里跋涉,没有骑马,而是骑驴,而且还是蹇驴,又有一些幽默在里面,苏东坡能够活下来,靠的就是他的幽默和乐观,人生总归会遇到一些无奈、牵挂,要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它。”

赵先生说,他的孩子自从看了电影《流浪地球》后,开始着迷科幻,疫情期间,他陪着孩子读完了卡尔萨根的《宇宙》,这是物理学家霍金的偶像,一位非常有人文关怀的美国天文学家,从他的著作中便可以感受一二:

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存在过的每一个人,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我们DNA里的氮元素,我们牙齿里的钙元素,我们血液里的铁元素,还有我们吃掉东西里的碳元素,都是曾经大爆炸时千万星辰散落后组成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星辰。

“地球也只是‘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我们人类又何其渺小,面对病毒会恐惧,关在家里会觉得无能为力,但依旧努力不放弃,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星辰’,在这样的时期陪孩子读这样的书,是特别有意义的。”赵先生说。

杨绛先生说,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疫情之下的阅读,让人平心静气,沉淀内心的淤泥,生出智慧来,待疫情过后,再重新出发!

以下是荔枝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书单,阅读“阅”美哦!

《霍乱时期的爱情》

《美了千年 却被淡忘》诗经名物图解

《苏东坡传》

《人间词话》

《宇宙》

《三体》

《活着》

《鼠疫》

《论语》

《灿烂千阳》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