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百村调研行 | 宿豫水汉村:贫困村摇身变成“幸福村”
2020-05-10 19:24:00  来源:交汇点  
1
听新闻

关庙水汉新村

春夏之交,惠风和畅,记者走进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水汉社区,只见白墙黛瓦的二层小楼整齐划一,门前的树绿叶萌发,屋后的小菜园生机盎然……宛如走进了一幅田园诗般的水墨画之中。

这个曾经的省定经济薄弱村近年先后获批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全省绿化示范村居,村集体收入从2015年的不足10万,到2019年114万,村集体固有资产超千万。全村115户467名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去年底全部实现脱贫。被宿迁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脱贫示范村居。

住有优居,改善农房暖民心

“以前,俺们奶仨住三间瓦里,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说起家里这些年的变化,曾经的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施秀英一下子陷入了回忆,年过七旬的施秀英带着两个上小学的孙子生活,搬离老房住进新居,曾经“想都没敢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好不好,首先看住房。在水汉,农房普遍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整体条件较差。2016年,宿豫区率先启动水汉社区新型集中居住区建设,分两期建设安置房155套住房,基础设施配套“五通八有”,包括党群服务中心、扶贫厂房、幼儿园、卫生室等。

一期新农房建成后,施秀英家没花一分钱,搬进了160平方米的新房。“俺家现在水电费有补助,家里的6亩多地全流转了,每亩年租金1100元,还有政府的保障扶贫救助金,孩子读书也不要钱,这样的幸福生活真的很知足了!”

水汉社区下辖13个小组,共有824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115户,其中77户一般贫困,10户五保户,28户低保户,新居建成后,水汉社区干部主动放弃入住新村机会,让利给低收入户,全村34户低收入户入住新村,他们入住后还享受社区水电等各类补助政策,其余搬迁农户进城入镇购买商品房。

“俺家四代七口人原来住三间瓦房,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孩子只能挤住在边屋里。”走进周道荣家时,她正在打扫卫生,新房就盖在她家原来住的地方,“现在房子卧室就有四个,客厅、厨房、洗手间、车库,家门口都通上了水泥路,住着太舒心了!”

困有保障,长效机制阻返贫

“三来一加”项目叠袋厂

“幸亏政府的扶贫政策,俺不仅捡回了一条命,还能打工赚点钱。”在水汉社区的叠袋厂,正忙碌的谢开荣显得很开心。

原来患有心脏疾病的低收入户谢开荣一直没钱去大医院检查,只能在一些小医疗机构进行简单治疗,身体每况愈下。2017年,结对帮扶单位帮助联系区卫计委,协调宿迁市中医院等抽调专家成立医疗小组,上门为谢开荣等患病的低收入户做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现场会商制定治疗方案。

谢开荣被送到了宿迁市中医院治疗,并康复出院,住院期间全部治疗费用合计4954.12元,根据当时的报销政策,新农合报销1500元,另外近3500元自费部分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协调解决。

“现在,俺药吃完了就直接来卫生室拿,不用花钱。”4月27日,在该社区卫生室,患有癫痫的村民张波接受了身体检查并领取当月的药,“需长期服药,每月300多元,要不是政府好政策,连药都吃不起!”今年,张波还被纳入低保,每个月可领取生活保障610元外加80元的护理费用。两个小孩上学,可享受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子女1500元每人每年的贫困助学金,并有校车接送,不用操心。

张波父亲在多肉基地上班

张波的父亲张万华说,政府对低收入户家庭挺关心照顾十分周到,就医上学等基本上不用花钱,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可领取一定数额的扶贫助学金,并免除全区低收入户幼儿园和小学孩子的校车费用。“我都73岁,社区还帮联系到离家十几米远的多肉大棚基地上班,每月3000元工资。”

“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陈法武说,社区共设置了30余个公益性岗位给那些无法外出工作的低收入户,人均年增收1.5万元。

富有产业,多措并举促增收

在水汉新村,新生活的起点从两条“小康路”开启,这两条六米宽的“小康路”将这个原本“蜗居”的小村,一下子连接到了324省道和关庙镇区。大货车、小汽车通行无虞。沿小康路两侧4000余亩套养小龙虾的麦田散发出勃勃生机,水汉社区居民的笑声荡漾其间。

养殖大户刘新洪向记者展示自家的龙虾

“俺这小龙虾是青壳虾,壳薄肉多,好吃!”曾经的低收入户、如今的养殖大户刘新洪和几个工人正忙碌得脚不沾地,打捞、称重、记账,各司其职,井然有序。从四月下旬开始,龙虾打捞进入旺季,每天上午,都是刘新洪最忙的时候,近2000斤龙虾从他的养殖基地经过“小康路”不断运往全国各地。

高效农业稻虾共作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俺们贫困户跟着合作社养龙虾,村里每亩地补贴1000元,水利配套全是合作社帮忙弄的。”刘新洪原本没啥技术,与妻子一起在家靠种一麦一稻维持生活,“原来总转不过弯子,后来跟着技术人员下决心学稻虾套养技术,现在俺承包了142亩,不仅脱了贫,还能教其他人养龙虾哩!”

水汉社区稻虾共作合作社负责人高行其介绍,村里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吸纳带动有创业意向的低收入户依托合作社创业,没有创业能力的低收入户通过获取土地租让金、经营收益金、就业酬金、入股分红金等实现增收脱贫。如今,全村小龙虾套养项目直接带动全村及附近村庄6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

这几年,围绕强村、富民目标,水汉社区目前稻虾套养面积已占村全部耕地的七成左右,除了向土地要增收外,还依托现有的2600平方米扶贫就业厂房,引进服装加工、方便袋分包等12个“三来一加”项目,解决了全村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就业需求,共吸纳本村就业190余人,其中低收入农户80人,年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陈法武很自豪地说,“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摇身变成了过上小康生活的‘幸福村’!”

通讯员 沈晶晶 王菁 交汇点记者 徐明泽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