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重症八仙”郑瑞强归来,讲述95天“疫”线故事
2020-05-11 11:41:00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1
听新闻

郑瑞强平安归来。 王诗韵 摄

昨天下午,郑瑞强结束隔离休养,平安回到扬州。郑瑞强是国家卫健委最早派往武汉支援当地医院的4名专家之一,是闻名全国的“重症八仙”之一,也是扬州市第一位驰援武汉、最后一位返回的医务人员。

4月26日,在武汉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清零之日,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科专家郑瑞强从武汉返回江苏,在南京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疗养。

落泪:“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

回忆刚刚经历的109天,郑瑞强一度哽咽。在武汉最艰难的时候,他没有落泪,但当他回到家乡,面对迎接他的同事们战友们,他流下了眼泪。

郑瑞强说,在战疫的日子里有担心、有压力,更有无数来自后方各界及医护同仁的支持。

“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尤其是感谢我们ICU的兄弟姐妹们。”郑瑞强说。

谈起在武汉的经历,郑瑞强说:“最困难的是1月底到2月初的这段时间,因为当时危重病人很多,ICU床位非常紧张。”

在武汉95天中,郑瑞强先后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危重症病房,与战友们并肩作战,从死神手中抢救了一个又一个患者。他和战友们总结的“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经验”,多次被写入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

“作为一个ICU医生,看到这些病人,必须要去治,那时候我没有想太多,就是一直在想这个病人,我还有什么办法治疗,还有什么办法能给他带来一线生机。”

由于表现突出,郑瑞强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记大功”奖励等荣誉。

即使在南京疗休养期间,郑瑞强也一刻没有停歇,为下一步诊疗工作做准备,他把自己的一线经验在网上跟国内外专家进行了分享。

礼物:“签名防护服”见证奋斗历程

在郑瑞强带回来的行李箱里,有一个黑色袋子,里面整整齐齐叠着一件防护服。

“这是我从武汉带回来的一件珍贵礼物,很有纪念意义。”郑瑞强展开防护服,上面有数十个签名,有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副局长焦雅辉等,有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邱海波、童朝晖、杜斌等。看着这些熟悉的人名,他眼前就会浮现那段难以忘记的奋斗时光。

1月23日,除夕前一天,武汉封城。郑瑞强接到国家卫健委的电话,要求他当天就要赶到武汉,支援当地医院抗击疫情。他当即动身,乘坐火车前往武汉。受疫情影响,当天汉口火车站已不能下客,他只好在武汉附近的汉川下车,当地卫健委派车把他送到汉川和武汉交界处,再换乘武汉卫健委派来的车赶到指挥部。

“本来3个半小时就可以到武汉,结果走了将近8个小时。”郑瑞强回忆说。

到达武汉后,郑瑞强立刻投入工作,除了作为专家组成员,到武汉各个定点医院巡查并指导危重病人救治外,他还在武汉市肺科医院承担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

武汉市肺科医院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第一批定点医院,也是收治危重症患者的首批定点医院。没有外出巡查任务时,每天早晨,郑瑞强都会先查看病人的检查结果,与专家一起讨论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后进入病房查房。每次进入病房,都要穿防护服、戴护目镜和口罩。转运病人、为病人翻身,这些平时轻松就能完成的事,在这里,往往要花两到三倍的时间。每次从病房出来,郑瑞强浑身都会湿透。

郑瑞强

在武汉期间,包括郑瑞强在内的专家,分为12个小组,对42家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进行巡查。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指导各医院按照规范进行治疗。另一项内容,则是筛查危重症患者,转至相应的定点医院。

让郑瑞强最开心的就是看到患者病情好转,他回忆说:“一位病人接受ECMO辅助将近50天,在他成功脱机的时候,我们非常开心,当时以水当酒庆祝了一下,因为大家都觉得非常不容易,病人不容易,我们医护人员也不容易。”

郑瑞强说,临别之际,大家依依不舍,“这件签名防护服见证了我们的奋斗历程,我把它带回来,留作纪念,也是想告诉大家,团结齐心,再艰难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最近有几位战友去了黑龙江支援,我们基本两三天进行一次视频联系,了解情况、讨论病情。”郑瑞强说,“有的战友说你们扬州的包子、狮子头太好吃了!”

原来,此前扬州大厨驰援武汉时,有扬州医疗队队员也给郑瑞强带去了扬州美食,他把扬州包子和狮子头与战友们分享,没想到他们还念念不忘。郑瑞强笑着说:“我邀请他们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到扬州来品尝我们的美食。”

医院同事夹道欢迎。

归来:“欢迎强哥归队”

昨日下午3点半,郑瑞强回到苏北人民医院。

“欢迎强哥归队!”苏北医院重症医学科同事们手持横幅,齐声高呼,欢迎郑瑞强平安回家。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专家和不少市民也来到欢迎现场。

看到战友归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邵俊激动地说:“我们科室特意做了个标语,大家都来接英雄回家!”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吴晓燕也是支援武汉的医疗队员之一,她指着横幅说:“我们日盼夜盼,强哥终于平安归队了!”

“他在武汉坚持了近一百天,这么长时间很不容易,而且他们接管的是最重的病人,压力也是最大的。除了自己平常的日常工作,他还要负责院区的巡查、指导,包括一些疑难危重病方案的制定,真的很辛苦!”在支援武汉期间,吴晓燕也与郑瑞强见过面,“那时候郑瑞强瘦了很多,看得出来很辛苦。当时不少医疗队员在治疗重症病人时制定方案有困难,郑瑞强就给大家明方向、指路子,有他在,我们心里就有底了。”

通讯员 苏宣 记者 丁云 王诗韵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