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脱贫攻坚看拉萨|保就业增收入,高原上建起现代农业示范园
2020-10-14 21:14: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喻婷  
1
听新闻

山脚下的蔬菜大棚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喻婷)拉萨多山,热烈的阳光照耀在连绵的山上,给整座山都镀上了一层金光。拉萨市以东,米拉山西麓,墨竹工卡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包裹在群山下。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安静地立在山脚下,白色的大棚、褐色的大山、蔚蓝的天空形成了一副高原美景。

大棚里的蔬菜

长势喜人的西红柿

2018年3月,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开工建设,次年的11月竣工,总投资额6000余万元,建成后总面积达73216平方米。“我们园区就在318国道边上,交通便利。”基地负责人扎西站在园区门口,指向身后的一片蔬菜大棚:“园区基地现在有15种蔬菜,包括花菜、西红柿、莲花白、西葫芦、青笋等。我们会根据订单把蔬菜供给县城的40多所学校,还有单位食堂和菜市场,一年总收入能有1000多万元。”高海拔地区,蔬菜供不应求,园区特意请来3位内地的技术人员教农民种植技术。“藏族同胞学会种植技术,一来可以增加他们的就业,二来也能帮助他们增加点收入。”扎西说。

正在查看蔬菜的旦增

大棚内,旦增正在查看蔬菜的生长情况。27岁的旦增来自墨竹工卡县尼玛江热乡,毕业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他在校学习的是作物生产技术。大学毕业后,旦增回到家乡开了一间小店,主要售卖LED灯具,收入仅能糊口。“我看到这里在建基地,就过来问问需不需要人,正好我学的就是农学嘛。”2018年3月,旦增来到农业示范园基地,边跟着内地师父学种植,边担任运输工作,将基地的蔬菜运到县城学校。“送给学生们吃的菜都得安全健康,我们买了设备每次都要检测农药残留量。”每个月6500多元的工资让旦增很满意,谈到未来计划,小伙腼腆地笑了:“以前缺少农业经验,以后我还想待在这儿,跟师父们学习,也当一位技术工。”

贾汝仁(左一)和旦增(右一)的合影

师父教导徒弟

旦增口中的“技术工”指的是从内地过来专门教导他们种植蔬菜的师父,已经在基地工作了4年多的贾汝仁就是其中一位。贾汝仁今年57岁,家乡在甘肃白银,笑称自己是“全基地年纪最大的种菜工”。

刚开始来到蔬菜基地,他发现藏族同胞们十分缺乏蔬菜种植经验,“化肥只知道一个尿素,其他的复合肥、水溶肥就不懂了,蔬菜保暖也不明白。”以常见的作物土豆为例,藏族同胞不会打垄,在平地上种土豆,水一泡,种出来的土豆还没有半个手掌大。经过4年多的教导和相处,当地农民的种植水平大幅提高。贾汝仁说:“藏族同胞非常淳朴,我和他们都熟悉,连牛是哪一家的都清楚。”冬季,从群山到基地路面都被大雪覆盖,只有基地大棚里是绿油油一片,让贾汝仁看了就高兴。

正在生长的青笋

一年四季,有了园区基地里的大棚,县城百姓都可以吃上新鲜的蔬菜,再也不担心家里的“菜篮子”缺少绿色了!“我们基地产的蔬菜可以满足县城人民的需求,下一步我们还打算辐射周边的县市呢,让他们也吃到我们的蔬菜。”扎西高兴地说。

标签:
责编:戴凌 袁涛
上一篇
下一篇